勵志故事背後 其實是不得不的選擇?

書摘

1962年,美國職棒球季即將邁入尾聲,舊金山巨人隊正準備在關鍵的三連戰系列賽中迎戰客隊洛杉磯道奇隊。當時道奇隊在盜壘王莫里.威爾斯的領導下,勝場數領先巨人隊5.5場。在系列賽開打前,巨人隊的經理找上球場管理主管麥提.施瓦博,問他有沒有辦法(眨眼示意)讓威爾斯的速度慢下來。

他們靠作弊逆轉勝

根據諾爾.海德在雜誌《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引述的內容,麥提的兒子傑瑞表示:「系列賽開打的那天凌晨,我和爸爸跑去燭臺球場(Candlestick),打算安裝一個減速機關。」海德在文章中描寫了後續狀況:

靠著手電筒的光線,施瓦博父子除了挖威爾斯從一壘起跑時會踩到的表土,並用一團溼軟的沙子、泥煤苔和水的混合物取代,接著再用一點普通的場內紅土覆蓋在陷阱上,讓這塊泥濘看起來和其他跑壘路徑沒什麼兩樣。

道奇隊並沒有落入陷阱,全隊開始打擊練習時,球員和教練都注意到那塊有如流沙的紅土,就連主審也發現了,於是主審下令挖除。施瓦博和球場管理員推著手推車出現,挖出混合物後,隨即推著滿載的推車撤退。

然而那塊土還是同一團泥濘,他們只是混入了一些新的泥土,反而使混合物更加鬆軟。

無論如何,主審對此感到很滿意,於是麥提.施瓦博派兒子在球場撒水,而且是大量的水。最後當球賽開打時,一壘和二壘間簡直就是一片沼澤(有位洛杉磯運動專欄作家惱怒地寫道:「他們甚至在二壘下方找到兩顆鮑魚!」)。在這個球季有望成為最有價值球員(MVP)的莫里.威爾斯一個壘包都沒盜成,他的隊友也同樣無功而返,巨人隊則以11比2大勝。無比滿意的施瓦博父子繼續製造更多泥濘陷阱,後來巨人隊橫掃道奇隊,並繼續取得勝場數,最後躍升成為國家聯盟冠軍。

這則故事讓人不得不敬佩,又覺得有點淘氣—我的意思是,這當然確確實實是作弊行為,卻是很厚臉皮的作弊。光是想到球場管理主管父子檔惡整國聯MVP,就令人忍不住想笑。弱者贏了,他們把自家主場球隊的勝率往上推了一把。

勵志故事為甚麼罕見?

現在,請想像一下這則故事的《黑鏡》(black-mirror)版本:在運動圈之外,弱勢族群才是輸家,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輸,因為比賽就是個要讓他們輸的圈套。弱勢族群的球棒比較沉重、手套比較窄小,全壘打牆也被往後推,而不論往哪一個方向跑,他們腳下的紅土都是一團稀泥。東尼.依頓針對各分區進行分析的結果,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回事:特定社區居民的勝率被壓得太低,以致他們毫無獲勝的可能。

當然,凡事總有例外:即使在平均壽命偏低的地區,還是有健康的人;而在健康的社區中,也會有生病的人。只要有大量的努力和支援,個人確實有可能克服劣勢環境,就像我們每年都會看到諸如弱勢青少年錄取哈佛大學這類勵志故事,並為這些孩子感到開心。但我們這樣對嗎?

「每年看到那種故事,我都會很煩躁。」依頓表示,「內城裡當然有聰明的有色人種孩子!至少有幾百萬人吧,但我們卻只稱讚故事裡的這個孩子。沒錯,他確實值得稱讚,但我們並沒有問對問題:為什麼這種故事這麼罕見?」

制度就像一部決定機率的機器。在制度設計最良好的系統中(例如那些平均壽命最高的社區),機率對你出奇地有利,就像玩俄羅斯輪盤時,只要球落在紅色方格裡,就是你贏;就算落在黑色方格裡,還是你贏。不過在充滿瑕疵的系統裡(就像那些環境最糟糕的社區),雖然你還是可以玩俄羅斯輪盤,還是有選擇和機會,除非白球滾進輪盤裡唯一的綠色方格,否則無法獲勝。

當我們覺得錄取哈佛的內城孩子很了不起時,其實是在稱讚他戰勝了機率。然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對這個孩子的讚美,也同時暗示著我們迫使他身處並不理想的環境裡。我們強迫他必須征服聖母峰,才能成為人生贏家—結果他真的做到了!真是值得恭喜!如果故事發生在高收入社區、錄取哈佛大學的是某避險基金管理人的小孩,應該沒有人會因為讀到這則故事而眼眶泛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