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你的卡帶魂 感傷唱片行

復古

現在的你,都用什麼方式聽音樂呢?相信不少人的回答,是串流平臺吧!早在串流平臺成為音樂產業寵兒前,數位下載的崛起迫使實體專輯走下神壇,而唱片行一詞更被網友稱為「時代的眼淚」。曾幾何時,你我都熟悉不過的雷射唱片、卡帶,甚至是黑膠唱片,都隨著科技演進從日常舞臺上淡出。然而,近年台灣開始吹起濃濃復古風,黑膠與卡帶風潮再度襲來。無論復刻經典之作或新作推出黑膠、卡帶,都再次證明「老玩意」有其存在必要的意義。

2017年底,全台唯一卡式錄音帶專賣店──感傷唱片行,現身台中西區巷弄。創辦人曾任職誠品音樂館長達13年,也是推動「黑膠文藝復興運動」的幕後靈魂人物──游璨賓。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將原本只是快閃店形式的感傷唱片行,落地扎根成推廣卡帶文化的實體店呢?理由,在推開玻璃門踏入感傷唱片行的那一刻,或許就能明白。

感傷唱片行是全台唯一一間卡帶專賣店,牆上展示著琳琅滿目的卡帶。

未竟的故事在唱片行續寫

第一次來訪感傷唱片行,很難不被玻璃門上那兩句話吸引──「懷舊是時光倏忽回到過去,感傷則是彼時的故事未竟。」店裡播放機卡帶匣裡兩個捲軸一如平日轉動著磁帶,播放著臺灣R&B音樂代表人物陶喆首張同名創作專輯,歌名是〈飛機場的10:30〉,眼睛閉上,記憶中的1997年剎那對焦、清晰無比。

雖然,擺在感傷唱片行陳列架上的卡帶產品,絕大多是20年歷史以上的「老古董」,但懷舊並非游璨賓詮釋此一空間的主軸。他說,店內牆面以白色系為主,代表著書本內頁的白紙;空間所展示的各類型卡帶,如同書寫在紙張上的文字;而木質傢俱與擺飾則象徵著時光流轉過的痕跡。每一位造訪感傷唱片行的樂迷或旅人,在走入這個空間後就像置身一本書中,能遇見並續寫一段又一段過往人生裡未竟的故事。

轉換跑道 從黑膠唱片復興到卡帶專賣

其實,開唱片行本不在游璨賓的人生規劃中。學廣告設計出身的他,27歲那年決定北上找一份與音樂相關的工作,於是進入誠品音樂館工作。這一做,就是13個年頭,從店員一路到店長、資深採購,更擔任過誠品「黑膠文藝復興運動」、「誠品吉他節」策劃人,這些經歷都化作日後催生感傷唱片行的重要養分。2016年,他離開誠品到臺中向勤美提案,成為文創聚落LAB的駐場藝術家。但這一次,他刻意避開深耕多年的黑膠唱片領域,反而選擇相對陌生的卡帶專賣。一切從零開始。

感傷唱片行以一般唱片行常見的分類方式,方便消費者尋找作品。

「提出卡帶專賣這個構想時,實際上我連該去哪裡找卡帶都不知道。」當時大膽浪漫的發想提案,游璨賓如今說來雲淡風輕。後來,貨櫃快閃店引起熱烈共鳴,證明卡帶儘管式微但不曾被人們遺忘。接著,2017年夏天,他受香港誠品邀請,跨海至銅鑼灣利園區開設快閃店。結束後,為了把卡帶和人之間存在的特殊情感鏈結延續下去,於是落腳臺中尋找店面,感傷唱片行正式開張。

探索卡帶專賣延伸的各種可能

店內提供專業音響擴大機設備讓消費者可試聽卡帶。

「逛唱片行,是一件很帥的事。」在游璨賓想像裡,感傷唱片行的頭銜不只有全台唯一卡帶專賣店,它還具備更多功能與可能。所以,感傷唱片行裡也賣咖啡和甜點,其中,花樣年華檸檬塔更是一絕,有不少人專程為它而來。此外,他定期舉辦追憶已故巨星歌手的相關主題活動,包括:張國榮、梅艷芳等。在展出巨星絕版卡帶的同時,邀請插畫家合作藉由插畫展、明信片等周邊呈現,讓新舊樂迷都能再次重溫巨星獨有的炙熱風采。

除了溫故,也知新。游璨賓說,由於卡帶方便錄製的特性,讓它相當適合作為創新音樂類型的承載媒介。他接著補充說明,有些音樂類型因發展脈絡緣故,與卡帶特別合拍,像是Lo-fi Hip Hop、Future funk等。為了讓卡帶文化推廣這條路走得更廣,2020年時,感傷唱片行與卡帶情報平臺「Cassette Hunter」合作,推出臺灣首張Lo-fi Hip Hop專輯《MindCapsule》。另外,感傷唱片行也操刀規劃新生代樂團「逃走鮑伯」首張創作專輯的卡帶版,並邀樂團至店內舉辦不插電音樂會。他期望耕耘音樂廠牌領域,能將臺灣的音樂創作能量傳遞給更多國外樂迷。

玻璃門上的字句,訴說著未竟的故事在唱片行裡敘寫的想法。

逛一趟感傷唱片行,會發現它不只是一間販售回憶的卡帶專賣店。因為它就像一捲卡帶,A面儲存了一去不復返的時光,而B面則記錄下音樂仍不斷進化中的眼前這個時代。

感傷唱片行

台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 564 巷 12 號

13:00~21:00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