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要催出獨角獸如何兼顧風險?一次搞懂創新板、戰略新板

資本市場

台灣資本市場運行超過六十載,投資人對於興櫃、上市櫃市場已經相當熟悉,不過近來出現不少陌生名詞,包括創新板、戰略新板、創櫃板等,一般投資人難免霧煞煞。

不過這都是為了協助創新事業提早進入資本市場籌資,有利取得資金後能快速成長,並提升掛牌公司國際能見度,最終當然希望能催生出獨角獸。

限制合格投資人參與

證交所推出的創新板,與櫃買中心推出的戰略新板,預計於第三季開板交易,而兩者有4大共通點。一是採簡易公開發行,縮短前期作業時間及成本;二是掛牌並非採獲利門檻,創新板採市值概念,戰略新板更沒有量化條件;三是主辦承銷券商、推薦券商在掛牌期間,要持續輔導掛牌企業法遵與內控等事項,四是限制合格投資人參與。

其中證交所的創新板介於興櫃與上市櫃間,以市值15至40億元做為掛牌門檻,亦不需獲利,但要具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營運模式。戰略新板則與興櫃板同級,雖無掛牌門檻,但需要二家推薦券商。

在兩個新板中有明確退場機制

而台股中存在不少殭屍股浮沉,卻沒有合適的退場機制,在兩個新板中也有明確退場機制。

要登上創新板的公司,除了市值符合掛牌門檻,需要承銷商輔導六個月,掛上創新板滿二年,且符合上市櫃門檻時,即可申請「轉板」;但若創新板的公司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低於3元,或平均股票市值低於1億元,就會終止上市。

戰略新板則必須要有二家推薦券商,其中一家是主辦券商,若找不到主辦券商時,就必須停止交易,一旦停止交易達3個月,就必須終止掛牌。

基於散戶投資較沒有風險意識,這兩板限制4大合格投資人才可投資,一是銀行、保險、證券等專業機構投資人,二是總資產逾5千萬元的法人或基金,三是新增合法設立的創投,第四則是淨資產達1千萬元,或近2年平均所得150萬元,及具有2年參與證券交易的自然人。

而創新板除了沒有獲利門檻外,也特別針對生技業,給予市值不低於30億元、有15個月營運資金、通過第一階段臨床實驗的掛牌標準,希望輔導國內製藥生技產業,能儘速進入資本市場籌資。

(圖片來源/證交所)

創新板目前僅有一家公司送件

其實歐美許多企業如臉書、亞馬遜等,都是因為有類似創新板這樣的交易市場,因此扶植這些獨角獸快速成長。

登上創新板或戰略新板,能夠讓新成立的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找到適合板塊,也讓台灣股市能增加新的能量。不過根據證交所資料,目前僅有一家仁新醫藥公司送件;戰略新板也還在召開媒合會階段。要催生台灣資本市場獨角獸,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