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87、1萬華婦死亡》7天篩出5百名陽性 柯文哲:醫院從院長到掃地阿桑全部打疫苗

防疫前線

今(20)日新增286個本土病例,台北市87例(萬華區40例最多),此外今又新增一死亡案例(案2683),為70歲女性萬華工作者,至今已有兩名萬華區女性因新冠肺炎在家過世。

因應上述情況,為縮短民眾至醫院接受PCR採檢後返家等候結果,確診後又要等待病床的「空窗期」,台北市長柯文哲要求,北市有做PCR檢測的急診室即日起「同步做快篩」,即時掌握潛在確診者。

和平醫院再爆出5人確診,北市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說明他們應為社區感染,柯文哲也指這「不是院內感染」,但為保險起見「從現在開始,所有醫院工作人員都必須去打疫苗」。

「從院長到掃地歐巴桑、洗衣工人,所有人都去打疫苗」柯文哲表示,醫院工作人員不打疫苗形同不戴鋼盔上戰場,「我們會以造冊方式安排大家打疫苗」。

綠營「拉柯打侯」?柯:先讓我專心防疫

柯文哲指出,有鑑於陽性率下降,這代表疫情並未燒上去,但社區內應仍有一定比例感染者,這波疫情恐怕還會再持續一陣子,民眾務必保持停止活動。

柯文哲警告,美國已經施打3疫支疫苗,19日確診病例卻又上看8.7萬,就是因為美國太快解封、不戴口罩導致傳染速度又加快,這表示「一放鬆,疫情就會再衝上來」。

「等這波過去,必須重新思考我們的防疫戰術」柯文哲重申疫苗才是最終解決辦法,中央應該將重點放在獲得更多疫苗。

當被問及民進黨「拉柯打侯」,還有一些人擔心「支持柯文哲會被打成中共同路人」,柯文哲回應「覆巢之下無完卵」,不要說「拉誰打誰」,先控制住疫情再說。

「行政首長是重症醫療醫師的很少見」柯文哲說,「先讓我專心防疫,要修理我的以後再來」。

 北市7天篩出500名陽性患者 

柯文哲宣布兩大新措施,20日起超市、夜市、地下街、攤販集中場、批發市場、公有零售市場的飲食類攤商「全面採取外帶、外送」。

而「加強版防疫旅館」,將由國軍化學兵密集清消,警方進駐確保安全,而北市徵召退休、離職醫護人員至今已有1121人報名,經過一週訓練後,也將派至防疫旅館。

根據台北副市長黃珊珊,從14日採檢至今,北市篩出500多名陽性患者。

北市府目前有103家防疫旅館(6400房),至於加強版的防疫旅館,這週有兩家業者加入合作,提供近250房,21日將再新增更多房數。

安心檢疫所、防疫旅館是用以收治「無症狀、輕症陽性快篩或PCR確診者」,至於判斷輕重症的標準,璩大成說明一為「有無發燒」,二為「行動是否方便、會不會喘」。

台大社科院確診學生足跡,將視情況公布

台大社科院今傳一名學生確診,黃珊珊表示,目前還在進行疫調,若該生有「明顯重要足跡」,北市府將公布。

然而黃珊珊也強調,現階段公布足跡的意義不大,民眾必須把身邊每個人當作潛在感染者。

疫情指揮中心20日下午針對4月20日至5月19日曾於萬華停留的民眾發出細胞簡訊,柯文哲提醒接到簡訊不必恐慌,請民眾自我管理健康,出現症狀就來快篩,他也警告「並不是沒收到簡訊就一定不會感染」。

至於北市快篩的「偽陽性」情形,柯文哲回覆快篩陽性、PCR陰性的案例不多,並肯定根據專業判斷,萬華的疫病盛行率確實達到普篩、快篩標準。

「我們醫學(界)還是會考慮成本效益」柯文哲表示,台灣以前案例少的時候他也不贊成普篩,但「在萬華做是對的,這個地區已經有一定的危險程度」。

北捷、社宅工地、萬華長照機構疫調中

台北捷運公司今有3名員工確診,黃珊珊表示,感染者為不會與乘客直接接觸的內勤人員。

當被問及為何僅匡列同層其他員工,黃珊珊回應這與醫院感染一樣,在防疫醫師建議下採「同心圓匡列」,會在不影響機關運作的前提下進行疫調,請大眾不要恐慌。

而萬華長照機構「私立愛愛院」爆出院民確診,疑是因為該院民曾至和平醫院看診,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表示22名匡列者PCR皆為陰性,會繼續逐圈全面篩檢,確保污物處理、動線及其他器具分艙分流,還有照護人力比例依然符合法規。

此外,北市社宅工程南港機廠、廣慈博愛園區陸續傳出有工人確診,面對市議員呼籲停工,黃珊珊回覆已要求工地展開疫調,若會影響人力,就會要求停工。

另外雙北不時傳出有民眾拒絕戴口罩,黃珊珊表示至19日為止已勸導(含開罰)283件案例,衛生局也授權市場處等行政機關可逕行對違規者開單。

柯:中央買疫苗有困難要先講

20日上午指揮中心首次與各縣市政府召開「全國防疫會議」,黃珊珊指北市在會上反映檢疫所數量問題,而中央承諾會再協調提供更多檢疫所。

柯文哲的炮火則集中在疫苗,希望中央「明確告訴我們疫苗何時抵達還有供應速度,這樣我們才能設計施打機制」,不然第一打完該打第二劑時卻沒有疫苗,會是很麻煩的事。

「我們不想給中央壓力,但中央有困難也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才有辦法應變」柯文哲說,「之前都覺得是國家統一處理,所以我們沒有去外面自己找疫苗」。

至於疫苗施打順序,柯文哲重申會按照科學常識,從接觸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開始,推及一般醫護人員、長期安養照護人員到、公車司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