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恐致命!心臟科醫師教你如何避免「心因性猝死」

醫療保健

2020年許多知名藝人,年紀輕,身體強健但卻溘然而逝,令人不勝唏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離世,是不是有方法可以防範於未然,挽救他們的生命呢?

一般來說,只有心因性造成的猝死會來得這麼快且猛烈,使一個之前看似完全健康的人,突然間死去。如果以年齡35歲做一個區分,35歲以下會造成心因性猝死的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肥厚性心臟病,其次是惡性心律不整。

肥厚性心肌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通常都會有家族史,盛行率大概是每500個人當中就會有1人得到,因為基因的異常導致心臟肌肉細胞排列出問題,天生就有心肌肥厚的表現,但通常僅心室的一部分特別增厚,和高血壓造成的心肌肥厚有明顯不同,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即可發現並診斷。病人平常可能稍微活動就會有胸悶的症狀,太過激烈的運動會引發心律不整、暈倒,甚至猝死。然而這並非不治之症,早期發現疾病,篩選出高危險猝死機率的病人,可以裝置體內電擊器,即可避免死亡。

如果是惡性心律不整,隨著科技進步,攜帶式心律測量裝置推陳出新,從早期24小時心電圖,到近期的數周的連續心電圖偵測,只要在身上貼一個隨身碟大小且防水的記錄器,大幅提高抓到問題的機率,只要抓得到,就有機會發現並預防猝死。如果是年紀大於35歲的人,猝死第一名的疾病就是心肌梗塞了。

容易心肌梗塞的病人通常都有一些危險因子,比如三高、抽菸、遺傳、腎功能不佳等。長在心臟表面的血管突然被血栓堵住,血流通不過就會心臟麻痺,進而死亡。對於平常走幾步路就會胸悶胸痛的病患,透過運動心電圖或是核子醫學攝影,可以診斷。如果沒有症狀,但壞習慣很多、三高長期控制不好、洗腎病患,有時候反而更危險,以前都沒症狀,第一次心肌梗塞就猝死的比例很高。

心肌梗塞發作時,時間就是最大的敵人,唯有盡快到急診,透過心臟科醫師以心導管打通血管方能救命,拖延越久死亡機會越高。很多心肌梗塞發作在凌晨時刻,有些病患想忍到早上再去就醫,常常會錯過救命的黃金時間。

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每個人都只能活這麼一次。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自己的健康,為了自己也為了愛你的人,遠離猝死。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 心臟內科 魏丞駿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54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