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63死創新高》佛系防疫可以度難關?從國外防疫經驗台灣能學到什麼

防疫前線

(讀者投書-作者為林白水。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台灣從防疫模範生,到桃園諾富特防疫旅館產生破口,台灣從5月中旬,每天新增案例平均高達三百例以上。甚至傳出特種行業流竄各地衍生的傳播鏈,讓防疫人員忙到應接不暇。不少國際媒體均以台灣高度自滿的防疫,和對疫苗的輕忽來描述台灣現在面對的疫情窘境。

先不論,台灣目前所面對各種環節的困境,台灣這種佛式防疫,以拖待變,沒有辦法以積極心態去處理現在疫情,這種態勢,說實話和現在政府處事態度有著相當大關係,既缺乏勇氣和魄力去開創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保守作法,看似沒有風險,但實際上面對疫情失控,和各種資源匱乏,萬一醫院崩潰,那麼台灣社會所面對衝擊,怕是存在相當危機。

一、失真的篩檢

眾所皆知,篩檢不但對於可能曝光在風險中的人,可以及早受到醫療保護,也是防疫最重要政策指南。現在台灣對於武漢肺炎篩檢,面對最大篩檢能量嚴重不足。

根據陳擬觀在年代向前看節目披露,台灣每天未判定人數高達數千人。如果各地因疫情需要,那麼中央PCR檢測能量,必然面要對更大困難局面。

但指揮中心似乎仍安之若素,一副胸有成竹樣貌,難理解政府是否仍以不變應萬變,不圖改弦易策,意圖扭轉這種局面。

於是坊間不斷猜測政府掩蓋真實數字,是為保護人民對政府的信心,甚至只要每天都比以前確診更少的數量,那麼民眾反彈聲浪就會減少的「數字算計」

但這種策略要是真的,那只能用在突然失控,和很快能解決問題的可控管期間之內。如果疫情持續蔓延,那麼無法給篩檢者快速答案,和台灣面對眾多無症狀者在趴趴走,社會所付出成本,恐怕不會是幾百億或幾千億可以估算。

如果讓疫情蔓延到台灣經濟主力半導體等科技公司,這絕對是兆元以上損失,到時光企業補助,和個人補助,政府稅收減少和短缺,恐怕比現在積極處理問題所花的錢還要更多得多。

因此,台灣要怎麼才能快速建立正確防疫資訊,甚至防堵疫情擴散?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快篩就值得台灣效法。舉例來說,英國在疫情快速蔓延時,快速地設立了兩座國家級檢疫中心,讓檢疫量能每天突破五十萬人次,到六十萬人次。

其他國家也有用「混合篩檢」方式,就是以十例為一個篩檢批次,如此可以大量降低篩檢時間和案件數目。根據資料,只要用混合篩檢,可以降低60%工作量,以台灣檢驗量能天花板一天一萬八千例來說,混合篩檢可以把量能提高到四萬五千例。如此可以大量節省時間和檢疫人員壓力。也不用添購機器,快速得到檢驗結果。

這些都是國外有真正實行經驗,為甚麼台灣防疫指揮中心棄而不用,讓人訝異。再不濟,徵用地方私人檢疫中心,也可以有效化解檢疫因曠日費時而無法達到即時呈現的問題,個人認為衛福部實在需要更積極的去解決檢疫量能不足問題,否則再怎麼想政權保衛,最後得到的會是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的後果。如果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那麼試問,政府政策和命令,還有甚麼威信可言。

二、醫療量能嚴重不足

在台灣防疫沒有破口,台灣醫療量能基本還能滿足社會所需,可是安逸了一年多,對於防疫破口,竟讓人訝異的毫無防備。因此只能犧牲現有醫療能量,將病房陸續清空,以應付可能的重症病患。如以一個病房可以有44張病床估計,清空成為隔離病床就剩下15張病床,如果採兩人一間,就是30張病床。所以醫療能量大幅失血。普通病患得不到最好治療就必須強迫出院,就連確診者,也必須在醫療較差的加強版檢疫中心就醫,或在檢疫旅館治療。

那麼國外能否給於台灣借鏡?我們就不算要借用中國的方倉或火神醫院,但台灣也有很便宜,可供拆組的負壓病房模板。根據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發的板模,只要三天就可以蓋一座,而且每平方公尺只需要一萬多元,就算蓋個一千,也比現在政府發的紓困金額更低,為什麼衛福部或各地方政府不用?難道要等到醫院塞滿重症病患,才要再臨時著手?

再說,這種為臨時所需的負壓病房,可以隨需要拆卸和組裝,移動也非常方便,有助於對疫情滾動變化中,各地所需要。那麼只要足夠,重症病患者可以獲得妥善醫療,醫院也可以藉此減輕負擔,至於人力和醫師,政府可以徵調退休醫護進駐,就算疫情無法短暫消除,台灣醫療環境也可以獲得喘息,可惜我們沒有看到政府有任何積極作為,還只存在如何調度。

但試問,疫情無法短時內消除,每天新增如此可觀確診者,是不是還存在等確診者痊癒出院,新確診者再入住這種循環思考當中?萬一疫情不受控,想像敗給現實,我們的指揮中心,能有應對政策,可以及時應變?!

三、傲慢和自滿

其實去年已有學者和專家非常憂心,提醒政府萬一有防疫破口,要提前佈置建言,但都像狗吠火車,徒呼負負,無能奈何。因為我們政府正如外媒說的,處在高度自滿當中,這樣水仙政府,自然聽不下建言的。甚至也有醫學界在今年初呼籲防範霸大行業問題,可惜主政者仍置若罔聞。而當萬華阿公店成為英國變種病毒株轉運中心後,這些八大特殊行業人員便各自向台灣中南部逃難。於是我們聽到一處又一處的傳播鏈被展開,讓防疫雪上加霜。

如果去年或年初,政府能聽進去建言,未雨綢繆,安排一套救濟制度,圈住這些從業人員,那麼這些從業人員在生計獲得保障下,還會亂竄嗎?可惜如今只能徒呼負負,能不能亡羊補牢,怕還是未定之天。

其實這些…都和政府調性有關,在志得意滿,在光芒照耀下,忘記了燈下黑的可能。把提醒者當成唱衰者,當成拉後腿的人,這樣再好的建言,都會被當成耳邊風。只可惜在疫情破口後,看到街市蕭條,許多行業怕事再難熬下去,最終只有關門一途。然台灣對於紓困,除了把喪事當喜事辦外,能有比照美國,用強而有力的政府後盾,幫民眾度過這一關?個人是持悲觀態度。

但不管如何,愛台灣不是都不可以給政府或台灣社會批評,疫情下大家努力阻斷病毒傳播鏈,但這和對政府諫言可以並行不悖,這是現代理性公民社會公民的責任。我們期望政府能充足醫療資源和環境,對於疫情衝擊下的社會底層充足救助,對企業紓困能強而有力的讓他們撐過疫情。不要讓人民失所依賴,企業萎頓,那麼就算高科技業仍然興盛,台灣社會隱憂怕事會更為加深,主事者豈能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