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老是降不下來?心臟內科醫:「8方法」避免釀中風、心腦血管疾病

醫療保健

在氣候未穩的當下,血壓的監測及控制,還須留心,尤其對長者,血壓仍是心血管及腦中風疾病的頭號危險因子。

血壓升高的症狀輕從無症狀到感覺頭暈、後頸及肩膀痠痛,重則可能有頭痛、脹脹的感覺,噁心、視力模糊、胸悶、胸痛、喘。因為高血壓的症狀變化多端、日夜的差距、以及不適的程度因人而異,且受飲食、作息、環境及心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常常被誤以為其他疾病或暫時不適而被忽略,但高血壓帶來的風險並不會因此而消失,長期對心、腦、腎等等器官帶來的風險不但難以逆轉,且冠心病、腦出血、腦中風、腎損傷等等疾病發生後所帶來的痛苦、生活品質劇變、家庭依賴及負擔往往難以讓人承受。

血壓的標準根據美國及台灣臨床指引,正常血壓的標準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根據是否有其他疾病或考量,血壓的控制目標雖略有不同,但大致上需若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建議應就診心臟科或與長期門診醫師討論評估或進行治療。

血壓如何控制?

血壓的控制需多方下手,從運動、低鹽飲食等營養評估、內分泌檢查、生活壓力調適、作息調整、睡眠品質(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藥物控制甚至到導管治療,建議平時家中記錄及測量血壓,及早就醫諮詢,就能遠離風險。戒菸可以減緩血管硬化,對於血壓的控制是有幫助的,新光醫院在心臟科、胸腔科、家醫科等均有提供戒菸諮詢及治療。

高血壓與高血脂及糖尿病併稱為「代謝症候群」並冠以「三高」足見其帶來的健康風險。又因為並非單靠抽血檢驗即可確診或排除,後續的追蹤有賴於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及家人的關心,家中規則量測血壓,若發現高血壓,及早在飲食、作息、運動及藥物治療上控制,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帶來健康有品質的生活。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  莊正彥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55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