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三級警戒》有高達18%發病3天內就死亡 張上淳:擔心病毒株出現新狀況

疫情前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21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1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總計共286人死亡。

今天新增病例比過往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不排除是周末篩檢量較低所致。

對於本土確診病例數下降, 台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徐丞志表示,這並不是疫情反轉,他透露其實情勢跟一週前比較來並無差別。

確診人數減少,只是檢測量減少造成,並非疫情趨緩

徐丞志在臉書上提到,今天確診數新增211 人,看起來比前幾天降了一半,但這並不是疫情反轉,而是因為昨天只驗了14000 例。他強調,這數字只有上禮拜平均值的一半,所以若以單日檢驗陽性率來看,情勢跟一個禮拜前比較來是沒什麼差別的,相信這也是三級延長的主要原因。

不過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死亡人數一直有沒掉下來,他說,過去五天平均每日死亡人數已經達到26人,反推可能有很多潛在感染者沒被驗出來,這點才是最需要擔心的。他也呼籲,政府什麼時候要改成公布檢驗陽性率,而不是只報告單日新增確診數?

單日確診人數減少,但若以單日檢驗陽性率來看,跟一個禮拜前比較並沒有多大差別。(圖片來源/徐丞志臉書)

三級警戒之後會一延再延?

行政院也在上午宣布全國延長三級警戒至6月28日,由於已經是第二次延長,之後是否會一延再延?

陳時中無正面回應僅表示,對於整體疫情的研判,社區管制基本上有達到一定的效果,但要靠社區管制再(把疫情)往下壓,那恐怕社會的代價會非常大,所以現在決定是先把社會的管制維持在這樣的強度,然後積極篩檢把社會潛藏病例找出來,這是之所以要設很多篩檢站的原因,尤其在熱區,第二要減低家戶感染,加速隔離的速度。

此外,陳時中也首度表示,除了開放企業快篩外,有在思考是否鼓勵廠商進口快篩世紀,讓民在家也能自己做,來擴大篩檢量能。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全台有超過100個快篩站,台北市含聯醫3個月區設6個點,新北市14個、苗栗縣1個、台中市13個、高雄市33個、連江縣5個、澎湖縣8個、台南市1個、屏東縣1個、新竹市1個、南投縣20個、花蓮縣1個、台東縣2個。

指考第一次大規模延後,教育部升高防疫嚴防再延期

為配合全國三級警戒延長,教育部也宣布停止到校上課延長至7月2日,另外關乎高中升學的大學指考也將延至7月28日至7月30日舉行,這也是指考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延後。

被問及屆時指考是否可能再延後?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今年指考每間試場人數將由原本的42人降至20人,且試務人員也會優先施打疫苗,已將防疫等級再提高,希望在7月底能順利完成考試。

此外,潘文忠在記者會中再度強調,雖然已經臨近暑假,希望大學生還是以避免移動為防疫最大原則。

發病幾日就死亡?張上淳:擔心病毒株出現甚麼狀況

今日新增26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20為、女性6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2日至6月5日,死亡介於5月31日至6月6日。其中有3位採檢時無症狀仍不幸過世,另有9位症狀仍在調查中。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個案過世後,會先打電話詢問家屬(死者的症狀),可能是還沒連繫上家屬或沒有進一步說明,病例也還沒調到,就會先列為「調查中」。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最近的個案確實很多是確診之後沒多久就出狀況了,有請疾管署的昆陽實驗室加速對病毒做基因序列分析,做相關探討擔心是否有甚麼特別的情況。

他統整目前國內的死亡狀況,從5月11日至6月6日的248例死亡個案中,年紀還是很重要的因素,91.5%是60歲以上的個案,他們發病到死亡以8至14天占最多,約40%,有一部分的人從發病到死亡相當短,在發病3天內就過世占18%,除了監測病毒株是否有甚麼狀況,隨著醫院量能逐漸寬裕,希望能加速讓病人早到到醫院接受密集監測來避免這樣的情況。

多使用漱口水減緩病毒擴散?張上淳:需要更多實證

羅一鈞整理長照機構(含長照、護理、精神照顧、復健及社福等機構)目前共有64家出現確診情形,工作人員共48人確診、非工作人員146人確診,影響工作人員不能上班人數是171人。

他表示,其實長照或機構確診的情形有比過去趨緩,截至昨日公布的248例死亡個案中,11位占4.4%來自安養機構。

會中媒體提問,國外醫學期刊指出,多使用漱口水可減少口腔、咽喉病毒,對減緩病毒擴散是否有幫助?

張上淳回應,他還沒看到原始的文章,不是非常確定,一天靠幾次漱口希望把口腔裡面的病毒減少,或許在口腔或喉嚨有些幫忙,可是新冠病毒感染,特別是開始時候是上呼吸道,到後來下呼吸道也都有,這部分是否可以達成很好的效果,還需要更多實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