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慘業》藝文產業「最早關、最晚開」 大型演場會廠商∶到年底可能都沒有生機

產業脈動

全國3級警戒快要邁入一個月,根據文化部長李永得日前指出,受這波疫情影響,藝文產業損失產值預估達80億至100億之間,不少舉辦表演藝術、流行音樂展演的業者廠商如今面臨「零通告」、收入直接歸零,只能靠燒老本支付員工薪水、付房租度日。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委員11日透過線上記者會,邀集藝文產業業者來反應目前產業的紓困意見。邱臣遠指出,文化部的藝文紓困預算並不是最高的部會,但藝文產業的業態又非常多元,常常會有掛一漏萬的情況發生,尤其藝文業者產業設備成本、人事成本都很高,面對虧損業者幾乎是難以支撐,甚至有目前藝文產業工作者有轉職情形,這對於未來產業的復甦恐怕會有很大的傷害。

活動全部取消每月燒350萬元,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曾舉辦多場演場會轉播的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如今因為疫情衝擊,面臨斷炊,無限映像製作副總經理林家偉指出,從5月中旬開始,全國實施疫情第三級警戒後就是「零通告」,而原本負責中華職棒中信兄弟全主場的賽事製作也因為球賽不能打而歸零;至於演唱會轉播,包括許富凱、陶晶瑩等藝人演唱會,以及《全明星運動會》第2季高雄巨蛋演唱會也瞬間全部取消。

林家偉說,公司內部實際有領勞健保的員工共有43位,如果在零收入的情況下,包含房租、公司車輛的停車位以及人員薪資支出,每個月就要虧損350萬元,「當然我們也謝謝政府也提出一個紓困補助方案,但這個補助方案實在緩不濟急。」

根據目前的「藝文紓困4.0」方案,若「藝文艱困事業」須符合今年5、6、7月任一個月營業額,比同年3、4月或去年5、6、7月營業額減少50%,補助將以全職員工數乘以4萬元計算,補貼有關營運成本及員工薪資等支出。

但林家偉指出,就算是5、6月的營業額最快也要等到7月才能申請,況且該方案也只到8月底就截止申請,「我現在都已經在缺錢了,我還要等你8月申請,9月才能拿到錢?有些公司如果沒有現金周轉,可能都倒了!」

再者,林家偉也表示,公司從今年3、4月到現在的營收掉了95%,幾乎是歸零,所以目前員工就是先在家待命,公司付全薪,只有行政人員待在公司,「基本上每個月就是燒350萬元,但能燒幾個月我不知道…只能過一天算一天,因為現在完全看不到什麼時候能夠降為2級警戒、什麼時候才能夠復工。」

最早關、最晚開的產業,呼籲政府備戰「紓困5.0」

而同為從事大型展場、演唱會舞台硬體設備的星船音響工程公司也在這波損失慘重,業務經理黃伃廷指出,今年5月跟2019年正常生活的營業額相比,營業額只剩下30分之1,且根據政府所說,8月底將達到的1000萬劑疫苗年底才會打完,但目前紓困只針對5~7月申請,恐怕8~12月政府都有可能需要研議「紓困5.0」的備案。 

「我們這個行業是最早被關起來,也是最後才會打開。」黃伃廷說,即便疫情解封到2級警戒,這些大型場館也不會馬上開放,甚至也沒有任何的主辦方會願意冒險去辦可能賠錢的活動,「對我們來講,可能到年底都沒有生機。」

黃伃廷特別指出,像舞台硬體設備公司很多都是租農地、租鐵皮屋,通通拿不到收據發票去佐證房租開銷,「像我們一個月房租要30幾萬,占營運成本占比很大,但因為我租的是農地,我的房東不會給我收據,因此希望文化部這部分是不是能從寬認定。」

黃伃廷也希望政府應該告訴產業業者,究竟會以什麼標準才能同意舉辦大型活動,是疫苗覆蓋率達到多少,藝文活動才能夠復工嗎?「因為我們一直看不到後面的市場,說實話我們不想平白拿政府的錢,我們也是想工作,但是我們現在就是沒有工作。」

淡旺季業態特殊,紓困營業額一刀切恐有掛一漏萬現象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總經理鄭世奇也指出,目前文化部的紓困方案是以營業額來做比較,但以舉辦運動賽事的活動公司為例,由於舉辦賽事的月份不同,可能會影響每月營業額的差異,他舉例,像是去年是上半年的業績幾乎是移到下半年舉行,所以有可能今年目前的營業額是大於去年同期營業額,以至於紓困金可能拿不到,但實際上全年營業額還是受到疫情影響減少很多。

因此他希望政府的紓困方案,應該考量產業的特性,不能只單看每個月的營業額來比較,呼籲紓困的資格認定上要更為彈性。

產業應搭「宅經濟」順風車,防疫無虞下放寬線上轉播

林家偉建議,既然目前大家宅在家,就應該更需要線上的娛樂跟觀看,可是目前電視台攝影棚90%通通停止,沒有人敢直播拍攝,「我們去問了文化部,文化部說,攝影棚錄影那是屬於工作範圍,不在室內5個人的限制,可是講是這樣講,人家會去檢舉啊,也沒有人敢做。」

林家偉認為,藝文產業算是特殊行業,以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包括節目錄影、線上演唱會的藝人及工作人員加起來就要50~60人,有沒有群聚問題,一定有,但他也盼望,政府是不是能在3級警戒情況下,放寬藝文產業室內活動標準,讓業者採取封閉式錄影,以不開放觀眾的方式工作。

比如說,在電視台攝影棚或是某個場館裡面,嚴格控管人數不能超過多少,以線上錄影的方式呈現,在確保社交距離與防疫無虞的情況下,進行直播或線上演唱會的轉播,協助產業把握這波「宅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