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呼吸道 新冠病毒還可以攻擊「這些器官」

疫情前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近日網路上亦針對新冠肺炎是否會有呼吸道以外症狀而產生疑慮。對此,實證醫學救台灣團隊整理了一篇四月底發布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針對新冠肺炎可能侵犯的器官作了一番統整:

1.肺部與呼吸道:是新冠肺炎病毒密度最高、最主要侵犯的器官。罹患新冠肺炎後最常見的病理學即使瀰漫性的肺泡損傷,造成氣體交換受到阻擋。在大部分的案例中氣體交換的影響會在約6個月內恢復,越早開始治療,恢復的狀況就越好。但在症狀出現的第一週急性期是最關鍵的治療介入時期,若治療一周後仍無改善,代表疾病的預後較不理想。此外,在症狀出現約一周左右,可能導致呼吸功能的急遽變化,甚至可能導致入住加護病房。

2.凝血功能:新冠肺炎將會導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導致高凝血狀態病容易形成血栓。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形成肺部內皮細胞的受損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

3.腸胃道:相較之下,新冠肺炎對於腸胃道的影響較為少見,但仍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4.神經系統:約有10%左右的病例會發現輕度的腦膜炎或腦炎,也可以解釋為何部分重症患者會產生神經學症狀與精神狀態的感變。然而,患者從急性期恢復,且體內病毒量也消失之後,仍會產生數週到數個月的後遺症,包含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嗅覺喪失等,被稱為「新冠後症候群」

5.皮膚:皮膚病變主要發生在無症狀至輕度疾病的年輕患者中,並且表現出廣泛的臨床表現,包括皮膚紅疹、蕁麻疹、水泡和像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樣的青斑樣皮疹。皮膚相關症狀會隨著感染的恢復而消失。

6.腎臟:部分患者會有腎衰竭以及急性腎小管壞死等症狀,但亦有研究指出患者死後的腎臟解剖中並無明顯的發現。

實證醫學救台灣臉書社團:https://bit.ly/3ft3Mi0

資料來源 vu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organs and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來源:Pubmed 出處:PLOS ONE 發表時間: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