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施打人數少3萬》指揮中心給長者3個建議 張上淳:病況不穩無需出門搶打

疫情前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目前已收到25例在接種AZ疫苗後死亡報告,其中20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司法相驗解剖後,初步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

惟迄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不過,似乎已讓民眾出現「疫苗遲疑」,比較前3日疫苗施打情況,15日開放全台長者接種AZ疫苗首日,總計接種人次達14萬9718人次(含莫德納,下同),16日還維持14萬50人次,17日下滑至11萬7570人次。

長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3點建議

指揮中心也在今日上午專家會議,初步檢視國內死亡個案,做出以下3點建議:

1. 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

2. 近期天氣炎熱,考量長者身體狀況,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

3. 現有開放診所及衛生所可接種疫苗,建議就近前往接種。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專家們檢視個案,有注意到有些長者因慢性病有在長期使用藥物,也有幾個個案看起來近期本身不是情況不是很穩定,「接種疫苗注射當然很好,不過專家們建議,如果本身身體狀況或本身慢性病的情況不是那麼穩定時,不用急著在這時間就趕進出來施打。」

他說,尤其這幾天天氣比較炎熱,大家擠在一起又要排隊,其實對於這些老人家是一種「Stress」(壓力),這壓力也會影響到身體的狀況,有些人血壓就會因此上升,血壓上升會不會造成後續的一些效應,這是討論時有所顧慮的地方。

因此,張上淳建議,年長者若有很多慢性疾病,千萬不要大老遠的把他送到注射站,可考慮到平時長者就診的診所施打疫苗,若臥病在床則建議,使用地方政府提供的到宅注射服務,來避免老人家受到壓力。

有記者提問,疫苗的副作用是否會讓年長者慢性病的危險增加?張上淳回應,若副作用確實比劇烈的話,在學理上,當然有可能會影響到他生理上的一些平衡,可是回過頭來說,全球在施打疫苗時,也沒有因為這樣的反應,來建議有慢性病的人就不要施打疫苗。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強調,老人加上慢性病,染疫時重症與死亡的比例都比較高,打疫苗還是有比較多的好處,且年長者即便較少出門也會有家庭親密接觸感染的可能,所以呼籲還是要打疫苗來降低風險。

釐清打疫苗死因,陳時中:願解剖發30萬慰問金

對於是否讓長者選擇莫德納或BNT疫苗施打?陳時中認為,現在疫苗針對80歲以上亞洲人、黃種人的實驗似乎都還不夠多,其實AZ在老年的效果蠻好的,風險也不會特別高,這樣的風險應該還是跟年齡與慢性病的背景有關。

指揮中心統計,目前通報25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85歲以上14位、75至84歲6位、65至74歲3位,65歲以下2位。

當中有5位住在長照機構,另有4位為洗腎患者、22位有慢性病史,3位調查中。

目前已解剖5位,2位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1位為動脈剝離,南部的90多歲男性,15日施打,17日因意識改變送到醫院急診,血紅素僅6.5。

陳時中指出,為了釐清死因,相關病例若能解剖會有很大的幫助,將發給法定繼承人30萬慰問金;另外,打疫苗後續的救濟,他強調「會從寬認定,除非能清楚排除。」

企業代表政府洽購疫苗,陳時中:只要取得德國原廠BNT一定進得來

針對稍早行政院授權台積電與永齡基金會代表政府洽購疫苗,陳時中表示,之所以各大廠主要都只有跟國家做往來,最主要是進來之後,都有一些免責需要,所以一定要有國家來做保證才做得到,不論台積電或鴻海,「只要取得德國原廠BNT(授權),一定會進得來」。

他說,疫苗方面,希望從德國生產,從德國來的基本上國人對這個比較有信心。

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費德瑋(Jonathan Fritz)透露,正在與台灣談疫苗代工的合作,有媒體質疑,是否與過往反對疫苗代工是政策髮夾彎。

陳時中則嚴正否認,「我們甚麼時候反對代工,我們是代工沒有談成,不是反對代工」,去年沒有進行mRNA代工商談事宜是因為當時國內的技術平台還不成熟,現在台灣的研究單位有相關的技術平台,現在是談mRNA代工的一個時機,會努力地去談。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8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7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1例死亡,累計51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