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上確診個案有超過35%是重症 從單日15萬驟降到5萬人 疫苗緩打潮浮現

疫情前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9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累計605例死亡。

媒體提問,死亡人數降低,近期重症比例有沒有降低?

指揮中心統計,4月20日之後,確診個案數累積1萬3185例,根據WHO嚴重度分類,當中有2444例為嚴重肺炎或呼吸道窘迫症候群屬於重症,約占18.5%,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表示,比起先前一度佔比達20%,確實有下降。

不過,4572位60歲以上的個案中,有1638位為重症,約占35.8%與之前差不多,他認為,主要還年齡有關,越高年齡層重症比例就越高。

從15萬到5萬,疫苗緩打潮很明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會中表示,我們希望一個禮拜可以打到100萬劑疫苗,AZ在第一天(全台長者施打首日)施打有到1天(接近)15萬,換句話說,施打的量能是夠的,「不過,這兩天有稍稍緩打,大概都是5萬人,還要強力宣導」。

言語中透露出無奈,根據統計23日AZ與莫德納總計共5萬1042人次接種第一劑,2026人次接種第二劑。

過去指揮中心一度開放讓第一至第三類同住家人施打疫苗,不過,之後爆發本土疫情,疫苗缺乏就取消同住家人優先施打疫苗,陳時中表示,有在考慮開放醫護人員的家人,但因為身分認定會有困難,要再研究。

關於最近熱議的「殘劑」問題,是否能開放給六類以外的人施打?陳時中表示,將於明日全國防疫會議與地方政府溝通後公佈。

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解剖累計26人,無發現疫苗與死亡有關

另23日,6月23日,新增34例(16 女18男)COVID-19 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死亡年齡為52至96歲間(其中29人為75歲以上長者),為疫苗接種後1 日至8日間發生。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針對50多歲個案進行說明指出,該案為慢性病史包括高血壓、大腸癌、癲癇與長期洗腎,6月中旬在護理之家接種疫苗,2天後因為呼吸喘送到醫院入住加護病房,3天後肺炎併呼吸衰竭跟敗血性休克,導致病況惡化,有簽署DNR同意書,接種後5天死亡。

莊人祥表示,目前偏向認為他肺炎感染死亡,如果有做解剖會再了解。

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今日新增10件解剖案結果,目前為止共解剖26件。

莊人祥指出,其中23件跟慢性病有關、1件為吸入食物窒息、2件為頸椎骨折,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疫苗與死亡有相關。

mRNA疫苗心肌炎發生率十萬分之1.26,美仍建議接種

日本日前出現首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個案,羅一鈞表示,據了解是90多歲長者,死因目前研判為蜘蛛膜下出血,這一般來講,本身是高齡,又有蜘蛛膜下出血,大概不會認為是疫苗所造成的問題,日本表示還判斷,所以就靜待日本專家委會後續結果。

此外,羅一鈞指出,其實莫德納跟輝瑞都有在美國和歐盟有發現在12歲以上30歲以下的年輕人,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案例數較多的狀況。

羅一鈞表示,根據昨日美國ACIP(預防接種組)報告顯示,接受第二劑mRNA疫苗發生心肌炎的年輕男性有高於預期值,統計不分性別在12至39歲每百萬劑第二劑接種後,統計有12.6個個案,約十萬分之1.26的發生率,通常在接種第二劑後1星期內,會有相關症狀。

不過,經過病例回顧,393個有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確診後,大多恢復良好,很少數目前還住在加護病房,無人死亡。

羅一鈞說,「所以根據風險評估,即使是青少年或年輕的男性接種mRNA疫苗都還是利大於弊」,因為美國也還是疫情流行當中,統計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其實恢復情形還不錯,但青少年感染COVID-19還是會有重症與死亡發生,仍然建議經醫師評估可以接種mRNA疫苗。

國產疫苗結果不做預判,陳時中:審查都是獨立委員會

關於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有2個國際組織已經聯名致函總統蔡英文願意協助台灣洽購嬌生或輝瑞疫苗,陳時中回應,目前還沒有接收到相關文件,會密切注意這件事情。

媒體報導,食藥署審查高端疫苗EUA前夕,臨時換掉一半審查委員,遭質疑有「護航」之嫌,陳時中強調,「沒有所謂換委員,審查都是獨立委員會,並不是固定的委員會,都是針對各專業向邀請與聘任不同的專家、委員」。

另外,外傳聯亞下周解盲,媒體問陳時中看法,陳時中說,預採購的精神並不在於一定要EUA讓他通過,EUA的審查還是要根據科學證據與原來審查的標準來進行,審查的結果我並不做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