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變種病毒真的來了!秘魯返台祖孫確定感染Delta 屏東7例基因定序釐清中

疫情前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76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其中34例為居家隔離/檢疫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累計610例死亡病例。

另外,指揮中心證實,屏東自秘魯入境祖孫2人感染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變異株),因此,自27日零時起(抵台時間),全面提升入境人員檢疫措施。

秘魯入境祖孫感染Delta病毒,司機群聚還在釐清

屏東縣在一名計程車司機確診後,先疫調匡列找出4名確診者,並發現台中市從秘魯境外移入的2名確診個案,居家檢疫期間就住在4人中一人隔壁,彼此有親戚關係,當時懷疑是否為秘魯當地新的變種病毒「Lambda」,進行基因定序,發現為Delta變異株。

在此之前,台灣已有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Delta變異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其他相關染疫個案是否也是Delta變異株,還是另有其他感染源,正在釐清當中。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目前判定這對秘魯入境的祖孫為一起境外移入的家庭群聚,而屏東計程車司機(僅為指標個案)為本土群聚,此群聚共7人染疫,病毒基因序列都正在檢驗中,但因為當中1個案與這對祖孫剛好是住在隔壁,會擔心是否在這起群聚中驗到Delta病毒。

經基因定序,魯返台祖孫(橘)感染Delta病毒株,其餘人員還在釐清當中。(圖片來源/FB@潘孟安)

防家庭群聚感染,陳時中:回國全部不得在家檢疫

除了日前宣布居家檢疫期滿前1日須公費採檢外,指揮中心升級入境人員檢疫措施,包括:

一、「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旅客(過去14天旅遊史、含轉機)之檢疫措施:自空港或海港入境後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且須配合入住時、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旅客不需支付檢疫所及採檢費用。目前「重點高風險國家」為巴西(巴西變異株)、印度,含本次新增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及孟加拉等共7國。

二、前述7國旅遊史以外之所有入境旅客,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且於居家檢疫期滿前配合進行PCR檢測。

三、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自「重點高風險國家」航線航班返臺後,應居家檢疫14天及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且應入住防疫旅宿或符合規定之公司宿舍。

陳時中強調,旅客全部不得回到家裡做居家檢疫,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一定要入住集中檢疫所,其他可選擇入住防疫旅館,自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入住前先先採檢次,檢疫期滿前1日與其他旅客相同要再採檢1次。

台灣致死率4.2%高於全球,確診有黑數?

另外,外界質疑台灣致死率4.2%高於全球,是否存在確診黑數,甚至有人推估台灣實際確診數應高達2萬多人,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中一併回應。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其他國家疫情剛開始發生時,都有致死率偏高的情形,目前台灣處於疫情開始,所有上升的跡象,希望最後可以透過各種公共衛生措施把它壓下來。

至於要判斷確定病例是否有被低估,則要看檢驗陽性率,世界衛生組織定檢驗陽性率低於5%、歐盟說低於4%,就認定檢驗通報比較不會有黑數,而台灣最高的檢驗陽性率只有2.8%。

莊人祥說,比照去年疫情初期致死率相當高的義大利、英國和美國,檢驗陽性率也相當高,大家都說韓國普篩,不過,事實上我們的檢驗陽性率比它們還低。

指揮中心:高致死率主因是60歲以上個案占3成5

莊人祥強調,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保證一定可以把所有的確診都找出來,但我們的檢驗量能相當足夠,目前沒有發生低報的情形;台灣台灣致死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60歲以上的個案占總個案的3成5,60歲以上的病例占死亡的9成。

陳時中指出,台灣現在的陽性率為0.7%,不敢說沒有黑數,但是會不斷擴大篩檢,希望將陽性率降到更低,把更多的隱藏的病例找出來,因為這是瞞不住的隱藏的個案越多,將來就爆發的越多,沒辦法靠時間拖過去,要及早斬斷傳播鏈。

對於台灣是否做血清檢測?這次陳時中回答,做相關調查我們也不反對,但這段時間我們還在做疫情的圍堵,張教授(張上淳)上次表示在熱區做檢測,可以了解以前感染的狀況,也能做為整體疫情控制時的參考。

護理師打完2劑疫苗仍確診,對抗變種病毒要追加第三劑?

昨(24)總計第1劑有7萬8623接種人次,第二劑有1357接種人次,陳時中說,打氣有一點起來。

另新增14例(7女7男)COVID-19 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死亡年齡為52至97 歲間(其中13人為75歲以上長者),為疫苗接種後2日至9日間發生。

莊人祥說明,50多歲個案為洗腎患者,過去病史包含肝癌、口腔癌、糖尿病、高血壓,接種3天後,家屬發現無呼吸心跳,救護人員到場處理,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等待司法相驗。

陽明醫院證實1位專責病房護理師完成2劑AZ疫苗接種後仍確診,羅一鈞指出,該護理師在3月底與6月初接種疫苗,22日檢驗為陽性,確實已經符合接種後14天有完整保護力的定義,是在定期篩檢篩檢出來,本身應該是無症狀或是症狀很輕微。

他說,不論甚麼廠牌兩劑接種完的保護力都不是百分之百,仍有很小的比例可能會感染,感染後通常是無症狀輕微的症狀,病毒量不會比較高,所以對於重症跟死亡有很高的保護力在,因此還是要支持接種疫苗。

至於打第三劑疫苗的保護力為何?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在疫苗學的理論來說,再追加一劑,它的免疫效果、抗體力價一定會更加的提升,如果疫苗對某些病毒效果有下降的話,把抗體力價再提升,學理上會有比較好的防範效果。

他指出,已有正式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器官移植的病人打疫苗免疫效果稍微差一點,因為他們都有使用免疫抑制劑,所以打了一劑不太有反應,打了第二劑稍微好一點,追加第三劑後,可以看到抗體效價確實變的更好,幾個大廠也在臨床試驗當中,專家小組對於指揮中心未來要做怎樣的準備會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