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鳳山大樓群聚》除了電梯、按鈕....醫:社區「這些地方」也要小心成防疫破口

新冠肺炎

高雄鳳山一棟社區大樓近日爆發2戶共5人確診,24日高雄公布一名女性確診者足跡,相隔5天後,足跡地點大樓又出現篩檢陽性者,市長陳其邁也下令要求大樓內60戶、142名住戶接受篩檢,隨後送防疫旅館。

不過,這5名確診者先前都沒有接觸,分別住在3樓跟7樓,為何住在不同樓層還會傳染?大樓哪些地方要小心恐成防疫破口?民眾又該如何自我防範?

除了電梯、按鈕....社區「這些地方」也要小心成防疫破口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一般我們都說是飛沫或空氣傳染,但如果沒有直接接觸人,要特別注意環境的共同媒介,環境裡面比如像是電梯、按鈕、門把這些東西,甚至是共同的信箱。

黃建賢解釋,因為Covid-19病毒會有氣溶膠傳播,「如果在電梯裡面沒有戴口罩的話,也有可能會被傳染。」氣溶膠是空氣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肉眼看不見,而所謂「氣溶膠傳播」,即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黃建賢也提到,另外要注意到空調的問題,「如果是大型建築有些空調是共通的,但是大部分住宅的空調其實都是獨立的,每戶裝自己家的空調或是獨立式冷氣,那種就不會(有傳染的疑慮)。」他強調,辦公大樓比較會有空調的問題,「或是密閉的航空器,但一般住宅大樓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所以(鳳山大樓事件)最可能是經由共同媒介物傳染。」

至於社區裡面有哪些共同使用的器材設備要注意?

黃建賢表示,除了電梯、按鈕、把手、共同信箱外,像是共同的花園、運動器材等也要注意,「運動器材有的是室內有的是室外,之前大家就有注意到,室內健身房在裡面會流汗,待的時間又比較久,會觸碰到的地方也比較多。再來是戶外的運動器材,假如自己有中庭、空中花園,也都還是有可能有同媒介物傳染。」

他也提到,像是有些社區有KTV室、飲食空間、撞球間等,在疫情期間有些社區會把這些地方關閉,有些如果社區沒有關閉的話,民眾自己就要特別注意。

醫師提醒要注意社區室內健身房,在裡面會流汗待的時間又較久,會觸碰到的地方也較多可能增加染疫機會。(圖片來源/Sendoku@pixabay) 

辦公大樓共通空調會增加染疫機率?

至於辦公大樓空調如果是共通的,是否容易增加染疫的可能?

黃建賢表示,現在空調很少開內循環,所以病毒比較不會在室內循環,「比較會內循環的是像飛機、航空器,現在一般公司的空調我們比較不擔心因為循環問題造成,比較擔心的是亂流問題。」他還提到,像是一般大型空曠建築,還有醫院病房,會設置負壓或正壓的風向,如果風向都很順利的話,理論上比較不會互相傳染。「但在一般的大樓裡面,除了原本的建築之外,還會有柱子、隔屏,就有可能造成空氣的亂流,如果說有陽性病人在裡面,比較容易讓空氣中充滿氣溶膠,特別是在封閉的建築裡。」

黃建賢舉例,像是前陣子長照機構群聚案就是一個例子,「長照機構、護理之家這些都是封閉的一整棟大樓,在這裡面互相感染的機會比較大,辦公大樓如果是一個封閉式的,狀況其實跟長照機構有可能一樣,只是接觸時間比較短。」他提到,因為長照機構接觸時間幾乎是24小時,但辦公大樓接觸時間大概僅8小時,只有長照機構的1/3到一半的時間,「但也算是一個密閉型的場域,密閉型的場域傳染力還是比較高的。」

病毒存在冷氣房最久!如何自我防範?

問到新冠病毒會留在物體表面上存活多久?

黃建賢表示還是要看溫度跟環境,「如果是比較乾燥的環境,病毒存在時間比較短,如果是有空調的地方,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適合病毒,存在時間就會比較長。」他提到,以往如果沒有氣溶膠,病毒會死比較快,如果有形成氣溶膠,存在時間就會比較長一點,又在這種封閉的場域裡面,傳染的比例就會比較高。」

至於什麼狀態會形成氣溶膠?

黃建賢解釋,「就是本來病毒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因為它需要活體的寄生,沒有的話就會比較快死掉,但如果它外面有包裹一層類似像衣服這樣的東西,就會存在比較久一點。」

那麼社區大樓民眾該怎麼自我防範?又該如何正確消毒?

「當然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還要注意共同媒介物,也就是除了你之外,其他人也會碰觸到的東西,像是公共的圖書室、健身房。」黃建賢也再次提醒,不管是戶外室內的健身器材,使用前後還是要用酒精消毒,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