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防疫目標台灣選哪一種?新冠肺炎流感化、與病毒共生或嚴守邊境回到「防疫泡泡」

疫情前線

疫情持續得到控制,現在我們要思考的是,台灣的防疫目標是什麼?

各國正在摸索出路,有三種形式,很值得我們參考。

第一個就是嘗試「新冠肺炎流感化」的生活,那就是把疫苗打滿打好,把新冠肺炎當成流感看待。

形式一:學美國,把新冠疫情當成流感看待

以美國來說,疫情爆了就爆了,不死人或是不要死太多人就好,盡快回復正常生活,這其實也是蠻合理的。目前看來新加坡、以色列跟英國也是往這條路走,只是他們比較謹慎。可惜台灣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想都不用想這條路。

形式二:學日本,與病毒共生

第二就是學日本,或是去年的法國,與「病毒共生」。一邊防疫,一邊想辦法打疫苗,一方面想盡量維持正常生活,然後控制不住就封城。說實話,這樣最簡單,也是最辛苦的生活。

形式三:學澳洲,嚴守邊境,回到「防疫泡泡」

第三就是學澳洲或是中國。嚴格執行清零,守住邊境。然後回到「防疫泡泡」,爭取泡泡內正常生活,犧牲國際交通。起碼撐過這個時期。

台灣要選擇哪一種形式?取決於手中疫苗多寡

台灣過了一年防疫泡泡爽日子,大家應該還是蠻懷念的,但是要清零要付出的代價很高,也很不容易做到。境管不易,台灣就是境管越來越隨便,所以才破掉的,這不能怪任何人,大家都會疲乏的;尤其現在對手是Delta,要維持泡泡將更為困難。

重點是,不管第二種或是第三種,最後都要跟第一種接軌,打完疫苗,跟國際重新接軌。所以現在台灣要選哪一種,真的很大比重取決於,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打完疫苗。

如果我們現在手中有足夠的好疫苗,那就可以選第二種模式,也就是日本或法國形式、也就是與「病毒共生」。因為選「防疫泡泡」成本太高了,而且最後還是要打開國門,而打開國民病毒還是會零星進來,所以何必在乎清零?! 而且還可以藉由病毒刺激疫苗施打,看看香港跟澳洲還有先前的台灣,疫苗說不打就是不打。

但是如果還要半年或是一年才會有疫苗,那可能要認真考慮「防疫泡泡」,因為與「病毒共生」這種生活若是維持一年,那還真不是人過的。

疫苗有效性也影響形式選擇

另外,就是疫苗的有效性,如果拿的是保護力強的疫苗,可以參考的對象是美國,如果拿的是低效的疫苗,可以看看智利。所以不是只要有疫苗,還希望是Novavax或是mRNA疫苗之類的。

我認為台灣的「防疫目標」這個議題很重要,因為現在很多爭議,其實就是對這個核心問題的不同見解。

目前很多民眾想要的,還有一些政治人物想要的是「防疫泡泡」,不過也有些政治人物想要與「病毒共生」,有些則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些則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之前指揮中心的態度就是「防疫泡泡」跟與「病毒共生」兩個都想要,只是後來翻車了。

不必為防疫做法不同而仇恨彼此,關鍵是全民的共識是什麼?

但是除了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外,選擇三種當中的哪一種才對?其實並沒有一個好的答案,面對疫情,世界各國本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重點不在於於那個答案好,而是台灣全體民眾的共識是什麼?如果大家有了共識,那大家就按著這個共識一起努力去把目標做好就對了,這應該比選擇什麼形式更為重要。

目前國內針對疫情的紛紛擾擾,很多的爭議都是來自對疫情判斷的不同,沒有人不恨疫情,但是真的不用為了路線不同、防疫的做法不同而充滿仇恨,這些都對,也都不是最好,而且隨著時間不同,也會變化。

世界不是只有黑白,事情也不是只有對錯,人也不是只有敵友。

但是拜託,不要再吵了。

最糟的,就是像現在這樣,各方人馬互相用網路與輿論傷害彼此,撕裂我們一起生活的共識。

這樣就算疫情過去了,我們面對的問題將會更嚴重。

本文授權轉載自顧正崙教授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