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累計657例死亡》80歲以上染疫死亡率飆34.6% 張上淳揭台灣高致死率真相

疫情前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新增病例與死亡都是全國三級警戒以來的新低。

外界關心7月12日解封的可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還沒決定要解封,目前最關心的還是整體疫情,相關的指引也確實再研究中,重申台灣是一日生活圈,整體研議方向以全國一致為主,不會以縣市為單位解封。

陳時中也說,未來會有「分區圍堵」的情形,若根據疫調發現熱區,就會展開防堵行動,但不以縣市為單位,而是實際疫情發生的區域。

台灣自2020年起累計689例COVID-19死亡病例,681例為本土病例,並有657例死亡病例發生在這波本土疫情(5月11日至7月4日),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針對這波疫情死亡個案進行分析。

重症個案9成都有潛伏疾病,80歲以上致死率達34.6%

這波本土疫情統計至昨(4)日共1萬3696例本土確診病例、675例死亡個案,死亡個案中男性占63.7%、女性36.3%。

確診個案中,以60至69歲這年齡層個案最多,共2804人、占20.5%,其次為50至59歲2553人、占18.6%,40至49歲則有2103人、占15.4%,30至39歲有1979人、占14.4%,其他各年齡層均各占10%以下。

而重症個案共有2712位,占19.8%,平均年齡73歲,高出確診者平均年齡49歲許多,此外高達90.1%的個案都有潛在疾病。

重症個案中,以70至79歲共206人、占30.5%最多,其次為60至69歲共186人、占27.6%,80至89歲則有150人、占22.2%,90歲以上也有63人占9.3%。

本土個案之各年齡層死亡率,以80歲以上最高,高達34.6%,其次為70至79歲15.3%,60至69歲則有6.6%,50至59歲則是2%。

張上淳:高致死率與放棄急救可能有關

張上淳坦言,流行初期個案的死亡率相對較高,主要因為突然大量的個案出現,加上有將近2成的人會變成重症,所以在照顧的量能上確實造成很大壓力,當時雙北的重症個案有時還需送至外縣市醫治。

隨著專責加護病房逐漸開設,並組成諮詢網絡,讓所有醫院的照顧團隊,知道如何對COVID-19重症病人提供最好的照顧,及5月緊急採購單株抗體藥物,個案死亡率才逐漸往下,而近兩周以降至1%以下。

張上淳也特別針對前100個死亡個案進行分析,他指出,當時有些個案是發病後很快就死亡,或者被偵測到時已經死亡,所以個案平均發病到死亡僅有短短7天,個案發病至死亡介於0至20天。

這100名個案中,男性73名、女性27名,年齡介於39至99歲,平均73.2歲。在有完整病例的82位個案中,95.1%潛伏疾病,且多同時有2至3種以上的潛伏疾病,亦是容易造成死亡的高風險因子,潛伏疾病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中風、癌症、高血脂。

另外,張上淳發現,多位死亡病例簽署DNR,在台北區622例死亡個案中,共111例簽屬DNR,占17.8%。他表示,高比例的拒絕插管、急救也是死亡個案多的原因之一。

他認為,雖然插管等處置,對於病人與第一線照護人員都很辛苦,但相信有裡面有相當比例的病例可以救得回來。

64人使用單株抗體藥物僅1人變重症,張上淳說明為何不早點進口

在單株抗體使用的部分,張上淳指出,從6月19日至7日1日台北區共64名患者使用單株抗體,僅1人進入重症,為較嚴重的肺炎,不過還沒有到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利用高流量的氧氣目前維持的還不錯。

至於國內為甚麼沒有早一點進口單株抗體藥物?張上淳首先說明,單株抗體其實是緊急進口的,因為沒有廠商申請國內的EUA。

他指出,當開始出現個案時,就有馬上跟兩家廠商溝通,而他們也看到我們有本土個案,才同意早一點讓我們早點進口。

張上淳表示,從過往的經驗,比如瑞德西韋,去年1月曾跟廠商洽談好,給台灣使用恩慈療法,但因為台灣個案少,因此優先給了疫情嚴重的國家,在台灣沒有個案及全球單株抗體藥物供應量還相當有限時,這些廠家就會優先供應給其他國家。

從國內使用結果來看,他表示,單株抗體對於病人有很大的幫助,對於之後病人減少重症與死亡,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張上淳呼籲,第一線的醫護團隊應即早將病人診斷出來、即早使用藥物;民眾如果有症狀就應該盡快去篩檢,即早開始接受治療,對於COVID-19最後的治療成果會有很大的幫忙。

疫苗預約系統明日公布,3離島擬先試辦

民眾引頸期盼的疫苗預約系統也即將上路,陳時中表示,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已先和地方縣市政府討論,修正方案將在明(6)日上午的全國防疫會議中進行討論,會後記者會將說明登記流程,並考慮先在金門、連江和澎湖,三縣市先做試辦。

有媒體提問,染疫者要在甚麼時候打疫苗?

張上淳表示,美國曾有過在康復後3個月或6個月後施打疫苗的建議,因為確診後,重複發生感染的機率很低,可以等到3個月後再打也沒問題,與疫苗效力無關。

他進一步表示,有正式的研究發表指出,在確診者3個月後再接種疫苗,其實注射一劑就可以產生很強的免疫家強效果,抗體力價會變得非常高,所以也有學者主張,或許確診者之後只要打一劑疫苗就已足夠,不需要追加第二劑,當然還沒完全定論,不過從這樣的研究報告可以知道,確診者如果後面有追加一劑,下一劑晚一點再打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