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國、南韓爭搶 亞洲液化天然氣現貨價3個月內飆一倍

能源

正當各國經濟復甦,對能源需求殷切,推升煤炭價格創10年新高、國際油價登上6年多新高時,液化天然氣(LNG)也成為中國、日本、南韓搶購的燃氣發電產品。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增產談判破裂,8月不會提高原油產量之後,紐約8月原油期貨周二盤中跳升2.3%,至每桶76.91美元,為2014 年 11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創6年新高。

LNG現貨價格3個月內大漲1倍

不只全球原油供不應求,亞洲地區的液化天然氣(LNG)更是搶手,現貨價格3個月內大漲1倍,是因為寒潮來襲,中國和南韓爭相採購液化天然氣,使得日本在確保發電用LNG方面陷入苦戰。

媒體近日報導,眼前液化天然氣短缺,歸咎6個因素,包括運輸船舶不足;今夏酷熱高溫推升亞洲發電需求;煤炭和油價高漲連帶推升液化天然氣價格;中國經濟復甦,液化天然氣消耗量大;南韓正從煤炭發電轉換成液化天然氣發電的韓國也來投標;印度放寬防疫措施,工業需求猛增。

由於亞洲各國需求擴大,亞洲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短短3個月就狂飆1倍。

南韓最大反應爐停機

貿易消息人士稱,8月份將運往東北亞的液化天然氣平均價格每百萬Btu高達14 美元,比5月10日的9.65美元大漲45%。

高盛分析師認為,這是由於中國南方發電需求強勁導致亞洲液化天然氣供應吃緊,同時,南韓達到核電廠維護高峰期,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印度液化天然氣需求已趨於穩定。

南韓最新、最大的核電廠核反應堆盧Shin Kori-4 在今年5月發生火災後關閉,這將提振液化天然氣需求。南韓水電核電公司一名主管表示,目前不清楚反應爐何時恢復運作。

此外,中國需求猛增,更是推升LNG價格的主因。《日經新聞》報導,「能拿到多少,就拿多少」,從去年底開始,日本各電力公司不斷向大型貿易商三菱商事及三井物産等從國外採購液化天然氣的大型進口商發出近乎無助的請求。

去年底日本貿易商開始大搶LNG貨源

日本賣力搶購液化天然氣,是因為推進環保政策的中國大量搶購液化天然氣,作為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燃料,中國的發電轉向液化天然氣。

目前,日本是全球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佔到全球貿易量的2成,但有觀點認為今年中國就會超過日本成為液化天然氣最大買家,這是北京經濟崛起和東京影響力相對下降的又一個跡象。

根據分析公司 Rystad Energy 預測,今年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預計為 7550 萬噸,略高於日本的 7510 萬噸。

中國 5 月份進口超過 700 萬噸液化天然氣,創下同月新高記錄,在強勁的工業活動的推動下,未來兩個月的進口量預計將增加。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買家,但全國市場已經成熟和見頂。在過去幾年,日本電力公司和天然氣公司減少液化天然氣採購合約的數量和期限。

中國液化天然氣採購量可能超過日本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的交易卻在擴大,一些買家同意簽訂為期10多年、進口量巨大的液化天然氣合約。

根據空調和供暖的需求,中國採購液化天然氣數量可能不會一下子就超過日本。但中國遲早會超過日本。

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可能被視為一種轉向發展綠能的積極信號,但這需要付出代價。若失去頭號買家,意味著日本殺價的能力跟著被削弱。

例如,卡達與7家日本電力和天然氣公司簽署的 25 年液化天然氣合約將於今年年底到期。

卡達和7家日商的合約今年底到期

按數量計算,該交易占日本年度液化天然氣口量的10%。然而,由於日本需求的不確定性,續簽合約的談判陷入僵局。

1992 年,海灣戰爭剛剛結束,中部電力成為第一家同意與卡達達成長期協議的日本電力公司。日本貿易商三井物產和丸紅購買液化天然氣開發合資企業的少量股份。

這些合作關係使中東國家卡達成為主要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如今卡達卻對財大氣粗的中國客戶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