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二大癌症死因》「肝癌」有哪些治療方式?健保給付哪些項目一次看

醫療保健

肝細胞癌是全世界好發之癌症之一,目前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1千人診斷出肝癌,為台灣第二大癌症死因,民國105年有高達8,353人死於肝癌。在台灣,肝癌8成5以上是和B型肝炎或C型肝炎有關。

「台灣肝癌網」研究結果顯示,無慢性病毒肝炎的肝癌患者,他們有三個代謝性疾病之風險因子顯著高於配對之慢性B型或C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之肝癌病患,這三個風險因子為:(1)脂肪肝、(2)糖尿病史、(3)三酸甘油脂過高。隨著西式飲食在台灣和亞洲的盛行,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數量一直在增加,以流行病學研究盛行率推估,潛在與確診人數上看600萬人。

早期肝癌的治療是治癒性療法,包括肝移植、肝腫瘤切除、肝腫瘤酒精或醋酸注射、射頻或微波腫瘤燒灼術。新一代微波消融治療,就跟微波爐的原理一樣,在超音波指引或電腦斷層指引下,將治療探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利用微波將腫瘤組織加熱煮熟,進而殺死腫瘤細胞,由於微波原理是只要有液體,就可以達到加熱,即使腫瘤附近有大血管血流經過,較不用擔心熱沉效應讓溫度降低,微波能量高與穩定,治療的時間短,燒灼範圍更精準。這種治療方式的優點是傷口小,治療時間短,可以一次將腫瘤組織完全殺死,療效接近外科手術切除,做完治療後若沒有發生併發症,隔天即可出院,縮短住院天數。

北醫附醫肝癌團隊引進新一代微球,提供較小尺寸的微球,預期能達到遠端栓塞,因為使用時與顯影劑混合均勻,施行經動脈栓塞術後,輔助腹部超音波下肝癌定位,同時阻斷營養肝腫瘤的肝動脈,使腫瘤產生缺血性壞死,隔日施行超音波導引射頻或微波腫瘤燒灼術,也可以達到更大燒灼範圍(平均6-7cm),治療效果也更完整,北醫肝癌團隊已完成約40例不載藥微球經動脈栓塞術合併射頻或微波腫瘤燒灼術治療早中期肝癌病人。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高精準度放射治療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質子治療」可集中輻射能量至病灶處,非侵入性消融肝腫瘤,同時閃避週遭的正常組織。其中「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健保已有條件給付在原發性肝癌的患者,原則上只要單顆腫瘤最大徑不超過5公分、不適合接受其它局部治療(手術、電燒灼、血管栓塞)、且體能和肝功能合宜,都有機會通過審核。

而「質子治療」為尚未納入健保之先進醫療,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在不宜開刀的肝癌病人,可評估作為治療的替代方案,達到近似開刀的效果,目前台灣已有數家醫學中心陸續建置,北醫的新一代質子治療機也即將在民國111年第一季啟用,提供國人更全面的治療選擇。

晚期肝癌近年來藥物治療有顯著進展,主要分為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目前台灣衛福部許可共有9種藥物。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的選擇:蕾莎瓦、樂衛瑪、癌自禦+癌思停;第二線治療的選擇:癌瑞格、欣銳擇、癌必定、吉舒達、保疾伏、保疾伏+益伏。癌自禦+癌思停是新一代標靶與免疫療法組合藥物,目前唯一證實存活率高於傳統蕾莎瓦。目前健保以蕾莎瓦、樂衛瑪做為第一線標靶治療;健保有條件給付癌瑞格、欣銳擇做為第二線標靶治療。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高偉育、放射腫瘤科主任李欣倫,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