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降二級》台大專家:餐廳隔板無效 室內防疫應遵照5大原則

新冠疫情

隨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下降,以及疫苗施打率持續增加,行政院23日公布自7月27日起,將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警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下午疫情記者會中,指揮官陳時中也公布最新的降級指引,說明調降警戒至二級的做法,包含七大原則、三大禁止,其中特別開放婚宴和公祭,而其他17種行業都在鬆綁範圍裡。

「餐廳的隔板基本上是無效的!戴口罩和良好的通風系統,才有辦法避免病毒傳染。」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指出。台大醫院為降級做預備,針對室內該如何做好防疫以及室內通風換氣等資訊進行說明,23日舉行「COVID-19疫情微解封後的環境防疫與通風換氣視訊線上記者會」,邀請專家分享微解封後的應對措施。

社交距離還不夠!戴口罩+「這件事」才能避免病毒傳染

蘇大成先指出,美國CDC指出密閉空間在某些情況下,所謂的安全社交距離1.8公尺仍無法阻隔傳播,且在通風換氣不足的封閉空間中,呼出的呼吸液滴,尤其是非常細小的飛沫液滴和氣溶膠顆粒,會在空氣中積聚累積。「如果感染者進行體育訓練體力活動或提高聲音量,則呼出呼吸液滴的量會增加。通常超過15分鐘暴露於這些條件下,風險就會增加。」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今年4月27日發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發現「戴口罩」及「良好的通風系統」,才有辦法避免病毒傳染,蘇大成表示,過去常提到的「社交安全距離」(1.8公尺)已經不是萬靈丹。

蘇大成舉例,像是25坪大的教室,依社交安全距離1.8公尺擺放學生(<10人),若只有自然通風,不戴口罩之下待不到2小時就不安全,「若有機械通風再戴口罩,可適度延長安全的上課時間或增加人數。」

他提到,美國喬治亞州幼稚園及國小研究顯示,使用口罩和改善通風換氣措施,有最佳的防疫效果。「教職員強制戴口罩減少COVID-19發生率37%、學生強制戴口罩減少COVID-19發生率21%,社交安全距離、桌子隔板未能顯著降低COVID-19發生率;但若是開門窗或使用排風扇,且使用HEPA過濾/UV消毒減少COVID-19發生率48%。」

 
當心糞便和污水傳播風險

至於近日因台北車站地下街群聚案疑部分感染源來自公廁,公廁、糞便傳播再度成為討論話題。

蘇大成提到,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論文指出,在發病後中位數22天仍可於病患的糞便檢體中測出病毒,比呼吸道檢體和血液檢體更久。而發表於《刺胳針》(Lancet)的論文指出,「發病後平均16.7天可於呼吸道檢體中測出病毒,而發病後平均27.9天仍可於病患的糞便檢體中測出病毒。」

蘇大成解釋,「因為被感染者糞便進入下水道系統,沖水時製造含有病毒的氣膠或飛沫,所以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且應建構獨立的污水排水系統,有助遏止社區病毒傳播。」

他提到,病毒的蹤跡可能出現在所有路徑,包括醫院、醫院汙水處理、汙水處理廠、住宅區,「且台灣污水下水道接管率仍偏低,台北市85%是最高的、新北市67%,其他縣市更低,因此需更加注意污水傳播風險!」

約瀚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系助理研究員葉庭育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曾指出,以瑞士為例,因瑞士擁有良好的污水處理系統,100%的地區都符合抽樣檢測條件,「與其他檢測措施相比,這是對大量人口進行檢測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也相對更便宜。只要出現10個新增病例,就可以從污水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在去年聖誕節期間,瑞士科學家已經在污水中成功識別出英國變種病毒。」

蘇大成指出,應建構獨立的污水排水系統,有助遏止社區病毒傳播。(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餐廳隔板無效!室內防疫應遵照5原則

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陳佳堃也指出,民眾常誤解通風換氣的意思,「以為開冷氣、風扇就能達到通風效果,但其實『換氣』才是最重要的,若室內一直循環著髒空氣,反而暴露在染疫風險之下。」

他表示,室內二氧化碳(CO2)濃度隨居住者數量及其活動水平的變化相當可靠。「如果CO2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則意味著沒有足夠的新鮮室外空氣進入房間供在場人數。」陳佳堃指出,COVID-19室內傳播的關鍵因素包含容留人數、空間大小、停留時間、氣膠、通風效果與使用口罩。

陳佳堃也建議,室內可以加裝風扇、循環扇將室內的空氣往外吹,但不建議吊扇,以免再度產生氣流回流,同時保持開窗、開門,且室內配戴口罩。關於餐廳內用的規定,他強調,「一定要監控二氧化碳濃度,而且不是梅花座而是『梅花桌』,且隔板阻隔效果有限。」他也提出室內環境防疫建議,包括:

1. 監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以保護室內人員。

2. 開冷氣時,保持機械換氣

3. 有門窗的空間,保持門窗開啟至少10公分。

4. 減少室內人數低於1/2。

5. 在保持換氣的前提,開放的場所採預約制且分時段。

台大醫:室內通風處可種「薄荷」加強防疫

國內外研究也發現,室內盆栽已被證明有清淨空氣及促進健康之效。蘇大成指出,中研院研究,在動物實驗發現薄荷可以顯著抑制新冠病毒,且許多中草藥皆有其潛在療效。「我們的研究也發現植栽薄荷,會產生薄荷醇及許多芬多精,可以降低PM2.5改善空氣品質,清涼解熱可以降低心跳及血壓,改善自主神經調控,即安定心臟及神經之功效。」

研究發現植栽薄荷,會產生薄荷醇及許多芬多精,可以降低PM2.5改善空氣品質。(圖片來源/Ajay_Photography@pixabay)

蘇大成也提到,減少室內塑膠及不鏽鋼製的辦公桌椅及各種用品,盡量不要接觸公共場所的塑膠或不鏽鋼表面,如門把、扶手、電梯開關,勤加消毒擦拭,最好1天3次以上。

他強調,改善室內通風換氣是最重要的防疫手段,並且應建構學校機關、工作場所、及社區及住家獨立的空氣循環及排水系統,至於換氣系統、給水及排汙系統則必須是獨立不共用,保持污水下水道的完整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