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招制度出了什麼問題?竟然讓IC設計教父蔡明介急呼「動搖國本」

教育議題

IC設計大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23日罕見投書媒體,憂心本土科技人才荒開始出現,呼籲高中教育乃至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應重視數理教育基礎的奠定。

蔡明介投書憂台灣本土科技人才荒,並直指大學考試指度

蔡明介注意到,台灣受到少子化與國際化的影響逐漸加大,本土科技人才荒開始出現,而人才不足勢必影響國家的科技發展,此由近年來在新興科技領域,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台灣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成果已落後甚多,例如在頂尖國際會議上,台灣關於人工智慧論文發表數量已少於韓國及新加坡,更遑論諸多先進國家已發展出量子電腦及量子通訊衛星等。

蔡明介認為,大學入學考試政策的變動,會牽動高中學生的學習重心與學習資料配置,如考試政策規劃可能導致高中數理教育被輕忽,甚至失去學生與家長應有的重視,勢必影響學生的競爭力。

尤其,蔡明介指出,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若無法鑑別適性學子繼續銜接高等科技教育,將導致人才錯置,甚至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

他疾呼,長此以往,台灣的研發人才將無法銜接而損及國際競爭力,是動搖國本的事,為了國家的未來,蔡明介呼籲,高中教育乃至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應重視數理教育基礎的奠定,並能有效鑑別數理優秀人才。

制度把學生推出去?高中生出國念書人數大幅成長

其實過去蔡明介就曾建議政府,發展科技產業需要「硬科學」,應多鼓勵學生多讀數學、物理等較難的科目,而不是大家都只想當網紅,今日直接投書媒體,可見蔡明介對台灣半導體人才不足感到更加憂心。

教育部統計,高中生出國念大學人數,2012年為858人,在2013年突破1千人來到1067人,之後逐年成長,2018年更是從2017年的1584人大增到2142人。

前台大副教務長、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也不諱言,認識不少學生因為現行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而出國求學。

他舉例,有同學學測滿級分,但個人申請二階徵試,台大、清大、交大二類組學系幾乎都在同一天,他選擇參加台大電機系的徵試,因表現失常而沒錄取,也失去錄取清大、交大的機會,最後學生選擇出國到香港中文大學念理學院,有人問他,如果有機會念台大物理系要不要,他說「他當然要,但是沒有這個機會」。張耀文懷疑有多少學生在現行制度下被迫出國?

考科知識含量嚴重不均,學測自然只有8學分

張耀文也理解蔡明介對於數理教育的憂心,不論是去年電機系學測一階篩選最後以國文分勝負,還是明年學測自然科僅能就教育部定必修8個學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科各2學分)作評量,相較於國文的20個學分、英文18學分,及社會18個學分,明顯分布不均,他認為如此對台灣理工醫農等領域的發展,極為不利,而現行學測物理考科內容有6學分。

數學領域也是在學者呼籲下,才改分為A、B兩卷測驗,其中A卷涵蓋16個學分,B卷8個學分。

張耀文直言,這些領域一旦喪失競爭力就很難再追上來,對半導體產業就是不進則退,更別提全世界都在追求STEM人才的培育。

考招制度環環相扣,大人別人不想要的東西塞給孩子

張耀文批評,政府是把「大人不想要的東西都塞給孩子」,他指出,個人申請結果學生若不滿意,除了去就讀,就是要放棄轉拚指考,但如果報稅系統規定,夫妻分開和合併申報只能先選擇其一試算,但不滿意稅額要先放棄,才能再另一種試算也只能採用後者的方式計算的稅額,大家會同意嗎?

另外,他也質疑如果「級分制」真的那麼好,為何所有的國家考試,不論是醫師、律師、會計師都不採用?

他說,所有考招問題都是環環相扣,也當然沒有任何一個考試制度是完美的,但要力求相對好的,而2015年考招會議討論出「先考後招」,即學測與指考都測驗結束後,學生適性選擇最有利的升學管道,經過大考中心4次公聽會獲得83.8%的高支持。

招聯會召集人、清大校長賀陳弘上任後,把當時討論的108課綱考招制度推翻成「考招考招」,即學測考完,進行個人申請,再考指考,最後是分發入學。

張耀文點出,自然考科內容不足的癥結點,因為高一、高二的必修就是這麼多,但原本的規劃108課綱上路後,測驗是在高三的5月進行。

張耀文:不能假多元之名,摧毀台灣競爭力

張耀文指出,學測與指考重考人數占比屢創新高,2020年學測重考占考生總數13.48%,指考更是突破兩成,這也顯示現在的考招制度沒辦法穩定學生選到想要的,而這都是在浪費生命。

「數十年來,先學測再指考,高中端最大的問題就是高三完整性的問題」張耀文表示,學測在高三的寒假進行,但考試範圍只限高一、高二,高三上學期能認真念書嗎?而高三下學期學生又要忙個人申請。

他表示,這都牽涉到台灣的競爭力,「我不是反對多元(有繁星、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等入學管道),但是不能假多元之名,破壞制度的公平正義,把台灣賴以生存競爭力給摧毀掉,尤其是理工醫農相關領域,要談素養,得先要有知識做基礎,否則素養是空談」。

張耀文強調,所謂的快樂學習,是學生對有挑戰的內容,經過學習吸收,轉化成自己的能力,才是快樂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