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婦四肢發麻、倦怠無力...竟是「餓骨症候群」引起!醫師解析如何預防

醫療保健

52歲的李女士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快6年,因長期鈣磷不平衡導致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副甲狀腺指數節節上升。期間她曾自費使用過擬鈣劑治療,但因效果不彰且自費金額高,經與外科醫師討論後,李女士決定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

手術進行地非常成功,李女士的副甲狀腺指數從術前2831.5 pg/ml下降至15pg/ml,醫師評估傷口跟抽血結果都正常後,李女士便辦理出院。    

出院後一周的某天下午,李女士感到四肢發麻且使不上力,整天都無力倦怠,家人趕快將她送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因血鈣過低所引起。細問之下才發現,李女士出院後並未按時服用醫師所開立的維他命D3與鈣片,以致血鈣慢慢降低。藉由調整透析藥水、增加維他命D3與鈣片的劑量,李女士再無因低血鈣出現不適。經過2個月的調整,李女士的血鈣漸漸穩定,也降低了鈣的補充量。

什麼是「餓骨症候群」?    

副甲狀腺是人體內四個如碗豆大小的內分泌腺體,位於甲狀腺體的後側,主要負責調節身體鈣磷的平衡,並影響骨頭的吸收與合成。副甲狀腺亢進時,會加強蝕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頭的再吸收,使血鈣能從骨頭溶出回到血液中。

若因為手術或是藥物的關係,使副甲狀腺快速下降,骨頭也會從原本習慣高速骨代謝的狀態中失去平衡,變成傾向骨頭生成,而使得骨頭不僅減少釋放鈣至血中,還會大量吸收血液中的鈣來合成新骨。

這樣一來一往的變化,就會造成血鈣降低。這時的骨頭,會不斷「吞噬」血液中的鈣進入骨內,好像怎麼吸收都不滿足,所以又稱為「餓骨症候群」(Hungry bone syndrome)。根據低血鈣的程度,輕則病患感到手腳發麻、肌肉抽筋,嚴重的會出現反應遲鈍、強直性痙攣、癲癇或是心律不整等症狀,須提高警覺。

如何預防?    

在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前,若是病患本身的副甲狀腺指數很高、骨代謝率高或是已出現如纖維性骨炎等併發症的病人,術後出現餓骨症候群的機率也比較高,可藉由術前補充維生素D3降低餓骨症候群的嚴重程度。

餓骨症候群是暫時性且可以回復的,持續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透析病人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以後,可藉由調整透析藥水鈣離子濃度、補充鈣片(餐與餐的間隔服用)以及維生素D3來降低血鈣波動的風險,並經由密集監控,避免低血鈣症狀的產生。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腎臟科 葛慕慈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56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