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單株抗體」16人僅2人重症...能對抗Delta病毒嗎?台大醫揭效力和黃金治療期

新冠肺炎

「新冠病人中大約有20%無症狀感染者,其他有症狀者中,大概8成是輕、中度,大約14%會發展到嚴重個案,5%左右可能會進入到急重症,整體死亡率大約2.3%,住院病患死亡率甚至可以高到21%,當然每個國家會有差異。」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根據台大院內統計指出。

台大醫院至今收治超過400位新冠確診病患,對於這些感染者,如何防止從輕症變成急重症,台大醫院在今(3)日上午召開線上記者會,邀請台大教學部主任盛望徽、感染科主治醫師劉旺達,分享抗SARS CoV-2治療的新進展以及單株抗體應用於臨床COVID治療經驗。

根據研究顯示,在新冠病毒發病早期給予具風險因子成人病患單株抗體,可降低約7成死亡率,台灣在6月19日緊急採購單株抗體。面對現在全球流行的Delta變異株,單株抗體對抗病毒的效果如何?對於中重度患者使用上也有幫助嗎?

早期使用單株抗體,能降低患者的可傳染期

盛望徽先指出,根據台灣個案調查,新冠確診者中嗅覺異常者佔33.6%、味覺異常28.6%,其中以年輕女性居多,90%會恢復,「但病症10至14天後也可能會發展為重症呼吸窘迫、休克、細胞激素風暴引起之多重器官衰竭、敗血症。至於若血氧飽和度在94%以下,就是隱形缺氧。」

對於單株抗體在新冠肺炎的應用,盛望徽解釋,過去在腫瘤病人、自體免疫病人都有使用過,且對人體的副作用很小,「目前純化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從COVID-19治療恢復病人血液中分離及培養B淋巴細胞株,在體外製備有效抗體再打入感染者體內。」他也強調,若早期使用單株抗體能夠降低患者的可傳染期,目前全球有超過40個不同的單株抗體在研發,在美國目前有通過3個單株抗體。

盛望徽提到,單株抗體最主要的機轉就是阻斷病毒跟人體的結合,但隨著變異病毒株的流行,有些單株抗體已經被證實不具保護力,而目前台灣進口的2款複合單株抗體藥物為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 + Imdevimab」以及禮來藥廠的「Bamlanivimab + Etesevimab」是複合式的治療方式(俗稱雞尾酒療法)。

單株抗體最主要的機轉就是阻斷病毒跟人體的結合,醫師強調若早期使用能夠降低患者的可傳染期。(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使用單株抗體,16人僅2人重症、13人出院

盛望徽也提到,台大醫院從6月17日至7月24日使用單株抗體治療共有16人,年齡介於24歲至81歲,65歲以上有7位高血壓5位、糖尿病2位、慢性腎病1位、慢性肝炎2位、懷孕35週1位、HIV感染者7位、癌症1位、腦中風1位。

其中有4位有2種以上危險因子單株抗體注射前血氧95%至99%,「有7位血液淋巴球數在危險值1000/uL以下(最低者540/uL)患者使用單株抗體治療後,只有2人發生缺氧符合重症,沒有患者插管使用呼吸器或其他侵入性治療。」盛望徽指出,目前出院者有13位,住院改善中3位,有副作用者2位、1位發燒6小時、1位有喘及胸悶4小時,後症狀均改善。

有媒體問到,台大達到這麼好的成效有何方法?若是進入重症的病人,有用哪些既有的藥物可以使用?

劉旺達指出,醫護人員在評估一位確診者時會分3個面向評估,第一個面向是該病人的風險為何、年紀、共病等;第二個面向是判斷病人的疾病嚴重程度,是否需要用到氧氣;第三個面向是該病人住院時,是在疾病的前期還是後期。

「根據第13版CDC新冠肺炎治療指引中,在不需要用到氧氣又是在疾病初期個案,會使用單株抗體,但如果開始使用到氧氣且是在疾病前期,會以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為主要角色。」劉旺達解釋,如果需要用到氧氣,但疾病可能已經進入到中期或後面階段,這時候就會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製劑。

至於藥物申請部分,劉旺達表示現階段不管是瑞德西韋或單株抗體,疾管署有撥一部分藥物在台大醫院,「所以現在24小時我們可以跟指揮官或是負責的醫師討論進行申請,立即給病人使用。」盛望徽也補充,關於藥物申請的使用和方便性,目前有放寬且有明確使用標準,只要符合相關適應症都會提供。

面對Delta變異株,單株抗體效果如何?

問到目前國外大廠輝瑞、默沙東都有進行抗病毒藥物相關的臨床試驗,台大是否也有參與?目前成效或進度如何?面對Delta變異株,單株抗體效果不是那麼好,目前是否有針對Delta變異株的抗病毒藥物在研發中?

盛望徽指出,這些新藥物都有陸續發展,「國內輝瑞、默沙東也有引進第二期、第三期臨床試驗在國內推展,主要也是集中在輕症跟輕中症,特別是在檢疫所裡面還沒發展到重症、但具有重症因子的相關治療,這部分還要待整個試驗完成,希望未來的結果能推展到抗病毒藥物使用。」

他進一步補充,單株抗體有2款不同複合式,「其中一款對於Delta病毒仍保有效力,另一款並非都無效,而是效力會降低,關鍵在病毒感染早期,如果早點在病毒量還沒這麼高時使用,其實這些單株抗體還滿有效的。」

很多研究也指出,Delta變異株傳播力跟水痘一樣,傳播能力遠大於過去冠狀病毒,「當然也有感染Delta病毒治癒好的病人,他們的B細胞可以提供單株抗體的研發,目前還沒有美國緊急授權的單株抗體,但已經有相關藥廠針對Delta變異株在研發相關單株抗體。」

台大醫師強調,隨著病毒不斷變化,單株抗體效果可能會受影響,提醒個人若有症狀要趕快前往篩檢,千萬不要隱瞞接觸史及旅遊史,及早診斷治療對治療成果有很大幫助。(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高嘉宏補充,所謂的單株抗體,就是病毒的中和抗體,主要是針對病毒的棘蛋白,「我們知道Delta病毒是棘蛋白上面有幾個胺基酸發生突變,跟原來抗體的接合度可能稍微差一點,但並非完全不會接合,只要抗體濃度夠的時候,還是可以把Delta病毒的病毒量緩解,當然效果不會像現在針對Alpha病毒株這麼好,但還是有部分保護性效果。」

盛望徽也提到,SARS CoV-2治療在國內也有許多製藥公司陸續進行臨床試驗,「包括像是干擾素、免疫調節抑制劑等,這些都有賴於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對於SARS CoV-2治療就不再害怕。」

台大醫提醒:零歧視才會有零感染

有媒體也問到,在6月19日前對於輕中度患者使用單株抗體上較缺乏,早期是如何治療這些新冠患者?

盛望徽表示,從去年早期基本上是用支持性療法,像是給予氧氣、控制血壓等,「一直到有抗病毒藥物的出現,以及到目前單株抗體,未來又有專一性的抗SARS CoV-2核苷酸抑制劑、蛋白酶抑制劑,相信未來對於新冠病毒的治療信心會大大提升。」

劉旺達提到,台大很早期就參與瑞德西韋在臨床病人的試驗,當時也累積一些治療中度病人的經驗,病人成效都還不錯。他也提到,類固醇其實是一常古老的用藥,在疫情一開始還沒有類固醇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而是參考過去肺炎或流感重症等的治療經驗,不過在大規模的臨床經驗研究發布後,現在用藥可以更精準。

在照顧新冠患者的心得上,劉旺達觀察到,許多病患不願誠實告知旅遊史、接觸史,是因即使康復後回到原本生活圈,仍受到身邊親友或同事異樣眼光,「這是他們最害怕的事,也呼籲感染者其實就是病人,還是要勇敢說出病史,在醫院接受治療其實能避免從輕症變重症。」盛望徽也強調,要有零歧視才會有零感染。

盛望徽最後也表示,隨著病毒不斷變化,單株抗體效果可能會受影響,提醒個人提高警覺,若有症狀,要趕快前往篩檢,千萬不要隱瞞接觸史及旅遊史,及早診斷治療,對治療成果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