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疫情降級通勤人潮湧現街頭 疫苗覆蓋率不足 上班族人心惶惶

新冠疫情

疫情降級之後,原先運量慘淡的台北捷運,早上通勤尖峰時段人數一路攀升,雖然和疫情前的45萬相比仍有一半的差距,實際探勘捷運各大站,不少通勤族也能體會到上班人潮的確變多,「排隊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了!」

很多人居家工作告一段落,上班族漸漸回歸到回到辦公室上班,但也有不少企業在疫情期間發現,在家遠距工作的效益展現不同之處,比如外商企業Google、花旗銀行與不少國內新創公司,根據疫情經驗後也顯示經過一年遠距工作效能大型實驗後,許多企業決定啟用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work),兼顧員工選擇工作模式的彈性和辦公室不可取代的功能。

國內疫情警戒降至二級,分流上班、居家辦公等人潮逐漸回流,今(6)日上班尖峰時段,搭乘捷運的民眾明顯增多。(攝影/趙世勳)

根據微軟「工作趨勢指數」(Work Trend Index)調查結果,台灣有66%員工希望在疫情趨緩後,仍能保有遠距工作的選項,並有52%企業領導者傾向於重新設計辦公室空間。很多企業可能回不去疫情前的辦公方式,混合工作模式可以寬容員工可視需要,靈活調整其工作地點,包括在家、在公司或其他第三地。

疫苗覆蓋率不足,上班族人心惶惶

民間雖然採購1500萬劑BNT疫苗,不過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專家建議可以優先留給青少年,或是提供第一劑施打AZ的民眾混打第二劑。不過,由於公費疫苗接種,先有各類名目搶先接種,後又依序從長者向下施打,如今終於要輪到群聚風險最高的青壯年上班族時,卻又被青少年、甚至補教業者「插隊」,引發不少上班族怒嗆,「憑什麼這些族群可以插隊打疫苗?」

實際來到台北市,上班人潮漸漸回歸,馬路上人潮明顯增加。(攝影/趙世勳)

國內AZ(Astra Zeneca)、莫德納及高端疫苗剩餘存量已不到200萬劑,民間申購、捐贈的輝瑞(BNT)疫苗預計9月才能到貨,9月前台灣可能面臨疫苗荒。對此,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於記者會上坦言,疫苗確實存量不足,後續將會有疫苗到貨,但無法確定數量及時程。

民眾則是質疑,之前讓政府官員、公車司機、外送員等優先施打,現在又開放補教業者施打,很不解「教室可以隔玻璃或是視訊上課啊」,認為每天人擠著大眾運輸通勤的上班族,才是染疫風險真正大的族群。

今(6)日上班通勤時段捷運車廂現況,上班人潮明顯增加。(攝影/趙世勳)

適應疫情「流感化」,病毒時不時出現在「周遭」

全國疫情警戒第2級至9日為止中央與地方接連放寬防疫政策,包含健身房使用、與諸多內用限制令,然而,病例時不時出現、足跡擴散多個公共場合,這也讓不少民眾心裡還是覺得「怕怕的」。

如台北101於3日鬆綁內用限制令,但下午便接獲通知,商場5樓店櫃一名員工確診,只得再關門一天進行消毒。衛福部長陳時中則表示,疫情觀察須2週時間,目前主要皆為家庭群聚引起,9日之後並無大幅變動的打算,僅針對個別問題解決。

疫情降至2級警戒,健身房也想出奇招,設計大型隔板做好防疫。(攝影/趙世勳)

台灣疫情雖然度過高風險期,但藉由這次疫情,以往的生活樣態已經回不去了,如比照國外經驗,政府也讓民眾迎接疫情的「流感化」並且緩步慢行,夾在解封與不解封之間,病毒時不時也出現在民眾生活周遭。

為了圍堵、清零,民眾可能早已筋疲力盡。大家都疑惑,台灣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該怎麼做才能結束?恐怕現在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