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夢醒時分:美國及西方國家正嚴防中國崩潰誘發全球性災難 風暴中心台灣的下一步

國際政治

中國的體制僵化,如今面臨美國及西方國家圍堵,內部政治、經濟崩壞危機已經對習政權造成嚴重傷害。

當習近平中國夢逐漸將從美夢轉成惡夢,如何避免一個暴走的中國點燃外部衝突,最終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災難,已經成自由世界各國最重要的風險控管議題,身處風暴中心的台灣,又該怎麼踏出下一步?

西方強權重返亞洲

2021上半年,經歷了美國總統大選的種種紛亂與拜登政府接手百日之後,儘管全球疫情的衝擊持續打亂國際政經局勢的佈局,但種種紛擾經過了半年的沈澱,在2021年中逐漸可以比較清晰地描繪出未來幾年的美中強權與亞洲局勢。

首先,拜登政府上任半年以來,目前為止看來是一個回歸行政立法分立的弱勢白宮政治架構,由各部門行政技術官僚體系與參眾兩院國會議事雙線共同形成美國的政策方針。儘管與川普時代的強勢白宮風格大相逕庭,但這樣的美國政府運作模式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這種模式的美國政府,優點是在於對於各種爭議性的政策保留了最大的彈性空間,可以隨時動態的進行修正或甚至損害控管。同時對於其他強權而言,這種有機體模式的美國政府更難讓具有敵對或競爭意圖的其他國家預先捉摸。但相對的缺點也是在於,由於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價值主軸宣示,任何具有敵對與競爭意圖的其他國家勢必在各方面會不斷的進行試探,不論是以升高對峙的威嚇,或是有限的局部複合式衝突,藉此一方面理解美國在各方面的政策底限,同時在反覆的衝突當中製造可供談判或交易的籌碼。

正因為如此,自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的這半年,西方世界強權各國逐漸體認到這個全球局勢的根本質變之後,儘管各國國內仍然深陷在不同程度的疫情當中,但不約而同的紛紛對亞洲局勢展現積極投入的各種作為。

中國經濟競爭力如同海沙

表面上看起來,各國政府的這些作為似乎是在延續川普政府時代的美國印太戰略。但是更深一層看來,世界各國正要努力防止的,是一個民族主義的中國在面對極可能的經濟成長停滯下,在面對越來越難以避免中等國家陷阱的困局威脅統治穩定時,貿然做出非理性的對外軍事莽動。

也就是說,世界各國的行為,不單是為了軍事上的共同圍堵與嚇阻中國,而是為了維護足以持續支撐疫後全球經濟復甦與各國最大利益的亞太區域和平。

原本要化解這個對峙局面並不困難,就是中國在經濟政策上重回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主調,同時合理的展現降低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誠意,讓中國不論是在內需市場或是外銷生產力上成為疫後世界經濟的驅動力之一,同時讓更公平更現代的中國重新回到全球經濟的生態圈。

但顯然同時深陷財政困局與維穩危機的北京政權並不這樣認為,於是中國的經濟競爭力就如抓在手中的海沙一般,抓得越緊,從指縫當中漏得越多。一個又一個國進民退的產業領域,一個又一個被實質充公的企業巨擘,都不斷的在向整個世界宣告那個市場經濟的中國已經是不再復返的明日黃花。

中國夢從美夢變成惡夢

也正因為如此,在習近平的中國夢逐漸將從美夢轉成惡夢,或甚至終究是夢一場的過程當中,如何避免一個暴走的中國點燃外部衝突,卻最終造成全球性的災難,就會是自由世界各國最重要的風險控管議題。

這當中除了在可能的衝突點增加對中國的嚇阻武力,不論是在南海及台灣海峽,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強化宣示世界各國共同協防區域和平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的周邊形塑牽制中國的國際局勢。而繼川普政府成功讓俄羅斯及北朝鮮的親中立場模糊化之後,美國自阿富汗撤軍的舉動,更是讓中國可能必須成為繼前蘇聯與美國之後,不得不持續投入這個中亞泥淖的下一個國家。

當然,世界各國這一切的共同努力,無非是作最壞的打算,讓這個世界在面對可預期的中國轉型過程當中,不論可能的結果為何,都能有相對應的最好準備。而處於這個風暴中心的台灣,固然不需妄自菲薄,但也不需將各國在西太平洋與南海的協防佈局過份解讀。

這一點在熟稔國際事務的蔡英文政府迄今確實是可圈可點,但在未來的有限任期內,如何為這整個不會在2024停歇,或甚至只會更惡化的西太平洋局勢預先佈局,將會是蔡英文政府在任期結束前必須為台灣的長治久安奠基的首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