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代理商涉哄抬價格5~20倍 成為監管單位打擊的新目標

半導體

中國監管機關接連以反壟斷、大數據安全、減輕孩童課業負擔為由整肅科技巨頭、互聯網叫車、補教業、電玩遊戲產業之後,上周有一個新的打擊目標:涉嫌囤積存貨、把價格最多哄抬20倍的車用半導體通路商。

繼續受此消息打擊,中國記憶體大廠和車用晶片通路商周一(8月9日)延續上周跌勢,兆易創新收盤下跌3.2%至189.74元人民幣(下同),5天累計大跌11.7%。

兆易創新、立昂微5天累計大跌逾10%

立昂微收盤下挫7.1%至145.9元,5天累計下跌9.9%;新潔能下跌4.6%至148.5元;士蘭微下挫5.3%至61.99元;華潤微下跌4.8%至84.5元。

憂心供應不穩定,導致中國晶片買家和代理商大量採購比實際需求更多的晶片,從而形成一個「炒作晶片價格」的惡性循環。

中國財經媒體《第一財經》報導稱,8月3日午間,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晶片經銷企業立案調查,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從去年12月開始,晶片缺貨漲價潮愈演愈烈。據悉,一些晶片代理商為了賺取高額的差價而選擇了囤貨、甚至是炒貨獲取利潤。

中國晶片代理商囤貨、狂炒晶片價格

「炒晶片的人這半年把十年的錢都掙回來了」。中國一家電子供應鏈公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場的干擾因素很多,由於賺錢效應快,很多做貿易、做物流的業者都來炒晶片。

有媒體援引多家車商回報,各類型晶片價格普遍上漲5倍到20倍。

例如,一些特殊的微控制器(MCU)的價格,去年為每個8美元,但目前狂飆至50美元,是去年的6倍以上。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安全)庫存已經探底,所以目前採購就算不管價格、持續下單,也無法確保所需數量。

炒晶片半年、賺到10年獲利

儘管如此,依然「一芯難求」,今年以來,各類晶片售價水漲船高。

其中,車用晶片成為「重災區」,目前車聯網導航晶片的最新價格是去年同期的5~7倍,一些汽車電子的關鍵晶片最高漲價超過20倍。

車用電子企業的高管告訴中國《財新》記者,個別汽車晶片漲幅甚至高達10倍,無法迅速適應的車企受影響最嚴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透露,中國各類晶片中,MCU(微控制器)晶片最為緊缺,中國MCU晶片企業最為薄弱。

關鍵車用晶片最高漲價超過20倍

除了半導體的庫存探底外,中國代理商的「炒作」行為也加劇了晶片價格的不斷上漲。

「中國部分企業在全球市場上正在以最高20倍的價差收購晶片,這是現在真實的環境。」原三星電機一名負責人不久前對《第一財經》表示。

截至目前,中國半導體自給率15%,其中,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5%。中國汽車製造商需要的高階晶片有90%依賴進口,而晶片短缺對車商的影響尤其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6 月汽車銷量月比下降12.6%,官員指出晶片供應緊張是主要原因。

中國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5%

但是,作為晶片原廠也開始有所動作。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表示,據信達電子產業鏈調研,近期NXP(恩智浦)就主動調查過ZLG等知名代理商,而AS(安世)半導體在近期也對ZLG、ZDQC等代理商提起過訴訟。

不只中國車商「缺芯」,外國車商也是。由於去年12月開始的全球「晶片荒」幾乎沒有減弱的跡象,據OFweek電子工程網統計,上半年以來,奧迪、戴姆勒、日產、本田、福特、豐田以及南北大眾等國內外汽車大廠紛紛遭遇「停工停產」危機。

而且從中國到歐洲和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都成長激增,投資人紛紛買入晶片製造商股票,避開中國打壓的互聯網、科技巨頭、補教業股票。

今年 6 月,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的執行長基辛格表示,他預計短缺將在今年年底觸底,市場要到 2023 年才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