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來襲》專家:打2劑疫苗可以減少重症機率 但確診者還是可能會傳染給別人

新冠疫情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Delta變異株(印度病毒株)席捲全球,台灣6月26日也正式在屏東發現首起Delta病毒群聚。

根據美國CDC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Delta病毒已佔新感染病例的93.4%。前NBA球星林書豪也在7日於臉書發文表示,在美國打完新冠疫苗後,從舊金山飛抵上海隔離的第3天核酸檢測呈陽性,確診新冠肺炎。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科學家表示,從早期跡象看來,已接種COVID-19疫苗者仍可能會像未接種者一樣,輕易傳播Delta變異病毒。

若疫苗無法對抗Delta變種病毒,面對疫情,現階段台灣該如何進攻與防守?恢復正常生活的可能性又為何?

為何打了2劑疫苗,仍可能會染疫確診?

針對打了2劑疫苗又感染新冠病毒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解釋,「所謂疫苗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指施打疫苗後卻確診),跟沒有打疫苗者的病毒量會一樣,不過這部分是因剛開始被感染,在隱性感染期間會一樣,但病毒量是會改變的。」

「所以其實打了2劑疫苗後,病毒量下降的速度還是會比沒有打過疫苗的病毒量下降速度更快,到最後變成重症的機率就會比較低,死亡率也比較低,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陳秀熙指出。

他進一步解釋,打了2劑疫苗後,病毒量高的那段期間可能是輕症,「所以還是可能會傳染給別人,但這些人還是會保護到自己而不會變成重症或死亡,這是英國的部分。」陳秀熙表示,對台灣而言,其實台灣目前Alpha病毒已經控制得相當好,確診數也都慢慢來到個位數,所以Alpha病毒慢慢會在台灣受到控制。

若疫苗無法對抗Delta,現階段該如何進攻與防守?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守住境外移入個案,不要讓變種病毒入侵,演變成過去看到的家戶、擴及到醫院或相關機構的群聚感染,而造成社區的流行,這是目前最重要的重點。」陳秀熙強調。

他也提到,邊境防守除了遵守政府的3次檢測外,對於這些從國外入境已經確診過、後來康復的自主健康管理者,期間有跟該感染者有相關的接觸者,還是盡量不要出入公共集會場所,以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這樣對社區流行、群聚感染流行的機率會減低很多。」

而關於印尼遭到Delta變種病毒襲擊疫情嚴峻,在5月開齋節過後快速蔓延,確診人數飆高,8日有118名印尼僑民搭乘撤僑班機自首都雅加達飛抵桃園國際機場,美國CDC認為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期長達18天,加上印尼屬於Delta變種病毒流行的高風險國家,外界也好奇是否將14天檢疫期延長到18天?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在疫情記者會中先表示,可傳染期和潛伏期是不一樣的,「潛伏期一樣是14天,可傳染期為發病前3天,很可能一直到18天以上甚至更久,因此住院確診病人要被驗到陰性,往往長達2個月都有可能。」

陳時中也表示,隔離主要是隔離「潛伏期」,到可傳染期時病人都已在醫院,要驗到陰性並符合解隔離條件才能解隔離。

專家表示打了2劑疫苗仍確診者,變成重症及死亡率仍較低。(圖片來源/fernandozhiminaicela@pixabay)

第二劑疫苗延後施打...生活何時能恢復正常?

而許多民眾仍然關心目前疫苗短缺,延長第二劑疫苗施打會影響到保護力嗎?

對此,陳秀熙表示,目前WHO和很多文章也在討論這個議題,「因為疫苗在貧窮國家打得不夠,他們為了擴及第一劑的施打率,也在調查2劑的間隔。目前看起來延長第2劑的時間,對保護力沒有太大的影響,以莫德納來講,是否能延長到16週甚至更長,這個目前也慢慢有研究在支持。」

不過陳秀熙也表示,目前沒有很強烈的科學證據顯示可以延長到幾週,「但以AZ來講,目前顯示延長一點時間比較不會影響太大,它的抗體中和濃度有持續的效果,不過這部分都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支持,目前來講都還有點言之過早,但現在看起來疫苗在3個月內都還有效。」

台灣藥品行銷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日前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現在如果以美國CDC的建議,其實在打第一劑時就馬上預約第二劑了,「美國CDC的公布是間隔4-6週,他們公布一定有其道理,當然還需要更多臨床數據證實,目前也沒有看到有數據顯示間隔時間太長,抗體就會下降太多,再打第二劑時效果就有限。但在目前沒有更多數據的狀況下,還是應該要依照原本訂定的原則。

問到生活恢復正常的可能性為何?

陳秀熙認為,對目前已經解封的場所來講影響不大,但還不宜開放比較容易群聚、不容易維持社交距離的場所,「可能要等國外Delta病毒流行一段時間,再來觀察決定要不要開放某些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