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不明原因減輕、貧血...醫:出現「5症狀」立即就醫避免大腸癌上身

醫療保健

各位爸爸們,在度過完疫情下的88節,希望可以藉由健康報來分享大腸直腸癌的相關知識。

大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根據2020世界185個國家癌症的統計,癌症發生率大腸癌位居第三名,癌症死亡率則位居第二名;台灣2018年癌症統計,癌症發生率大腸癌連續超過15年位居第一名,癌症死亡率則位居第三名。

不管從全世界或是台灣的癌症資料、大腸癌在發生率及死亡率上皆名列前茅、因此你不得不重視跟了解大腸癌。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除了家族史(一等親有罹患大腸癌,得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遺傳性的大腸癌症後群(跟基因的突變有關)、及發炎性的腸道疾病外,還有後天環境譬如抽菸、喝酒、常吃加工肉品(火腿、熱狗或香腸等)及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等)、攝取過少的蔬菜水果、身體質量指數過高、缺乏運動等等。當中我們可以改變的是後天環境因素,因此各位爸爸們趕緊把一些不好的習慣改掉吧。

大腸直腸癌一般會由良性的腺瘤經過約5-10年的時間逐步演變為癌症,主要分成4個分期,各分期的5年存活率(從確診開始後5年的觀察存活百分比)第1期約9成、第2期約8成、第3期約6成5、第4期約1成左右(北醫附醫資料)。換句話說如果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有很好的預後。

而在大腸癌的診斷上,目前大腸鏡仍然為最好的工具。如果各位爸爸們有下列症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有血或黏液、體重不明原因減輕、感覺排便排不乾淨、或是不明原因的貧血),應該要到醫院找腸胃內科、大腸直腸外科等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治。

大腸癌的預防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的護腸四重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確診後定期治療。」要特別記得,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到74歲免費篩檢)且建議至少做過一次大腸鏡檢查(潛血檢查有偽陰性),若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糞便檢查潛血陽性後,3個月內應該及時做大腸鏡檢查,才能提早找出問題治療。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很多潛血檢查陽性的民眾都延遲做檢查,希望各位爸爸們或有親友遇到這些情況要趕快來醫院就醫。

在這屬於辛苦爸爸們的節日,尤其又遇到疫情環繞,肩上的負擔更重了,希望爸爸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除了癌症的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身體質量指數也需要好好的注意,若有抽菸喝酒的習慣一定要好好戒掉喔!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陳嘉哲,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