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亞批EUA審查標準「太片面」...忽略T細胞免疫重要性?免疫學專家顧正崙分析原委

新冠疫苗

聯亞UB-612新冠疫苗在16日疫情記者會中,被宣布未核准緊急授權(EUA),聯亞董事長王長怡22日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對於食藥署的審查結果深感遺憾,且審查標準「太片面」。

王長怡表示,聯亞UB-612新冠疫苗的Anti-S1-RBD抗體血清反轉率可達到4倍上升,「中和抗體濃度的幾何平均效價也高於感染後恢復期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和第一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相當一致,且具高度重覆性與可靠性(reliability)。」並且UB-612疫苗也激發疫苗保護力中另一極為重要的「T細胞免疫力」。

王長怡批政府採用「僅取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作為最重要且唯一比對標準,而忽略T細胞的重要性,且用武漢株做EUA已經過時。她也強調,將與政府法規部門討論,續做全面免疫力評估,呼籲受試者繼續做完二期臨床試驗。

究竟EUA審查標準是否真的「太片面」?審查是否真的忽略了T細胞免疫反應這項重要指標?專家學者又是怎麼看?

EUA忽略「T細胞免疫反應」重要性?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顧正崙,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解釋,T細胞免疫反應主要的困難點在於難測量,「當然有一些方法可以做T細胞免疫的試管測量,我們知道抗體本身就有很明顯的作用可以中和病毒,但從體外中看到T細胞的反應非常困難,且就算看到T細胞是活化狀態,這樣活化的狀態對保護力如何,其實一直都不得而知。」

顧正崙表示,所有過去使用免疫橋接的疫苗,沒有一支疫苗是用T細胞做免疫橋接,「因為基本上就是辦不到,但事實上有些疫苗的確誘發T細胞免疫反應,包含卡介苗,但他們沒辦法做免疫橋接。所以今天(聯亞)說(EUA)忽略T細胞的重要性我也同意,不是說用T細胞不行,是真的很重要,但前沒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測量。」

顧正崙指出,T細胞對病毒有沒有被活化,「就算你知道聯亞活化99%、高端只活化1%,所以(聯亞)效果比你(高端)好99倍?沒辦法直接這樣轉換。大家之所以喜歡用中和抗體做橋接,是因為這很容易測量,T細胞現在開始可以這樣做沒錯,但活化程度和保護力的關聯性沒有明顯被建立,因為個體差異相當大。」

且顧正崙也提到,EUA的精神就是快,「當然可以等很久、等半年,最近也一直有研究說莫德納、AZ打了半年後保護力如何,但這不符合EUA的精神。」他表示,「我不認為現在的臨床試驗包含保護力測試,能讓我們清楚了解這支疫苗,但畢竟這是一個終端的標準,藉由一個間接性的指標(T細胞免疫反應)還不是那麼能確定。」

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公開疫苗相關數據,稱UB-612疫苗激發疫苗保護力中「T細胞免疫力」。(圖片來源/聯亞youtube直播截圖) 

以Delta重申成功率高嗎?專家這樣看

至於聯亞也表示將提申訴,準備改以Delta變種病株進行測試,顧正崙認為這要回到原始的問題,「就是看當時EUA要求的是什麼,當然不同抗體對於不同病毒株的保護力都有下降的趨勢,但看不太出來技術平台的不同,哪些對於突變株的下降是特別明顯的。」

顧正崙進一步解釋,抗體跟中和能力並不是完全線性的關係,「可能在某些區域抗體下降的時候,它的下降幅度很明顯,有些區域就算抗體下降,保護力下降幅度不一定很明顯,每個data(數據)看起來會有點差異。」

他也提到,且聯亞的data只有他們自己的樣本,並沒有其他疫苗或是痊癒病人的血清對於不同突變株的保護力,「所以它(聯亞)只有跟自己比,但其他疫苗相對於原始株,保護力也是相對下降的,所以我看不出來這樣的data如何說服這個疫苗對於突變株的保護力是優於其他疫苗。」

顧正崙認為,中和能力試驗是很難跨實驗室的,「所以我們不能拿高端的data、美國的data去完全比較,聯亞的data中如果沒有放入其他的疫苗一起比,我們也無法得到聯亞想要的結論,就是它是否優於其他家疫苗,我們只能說這個疫苗對於突變株是衰退,但是還是有一定的保護力。現在的問題在於,聯亞並沒有辦法提出很有力的證據。」

聯亞籲受試者續做完二期臨床》專家:有難度

對於聯亞將與政府法規部門討論續做全面免疫力評估,呼籲受試者繼續做完二期臨床試驗。顧正崙表示,「理論上正式二期試驗必須要走完,正常的實驗還是需要追蹤不同的時間點,但因各家廠商都提出了期中報告,提出後很多人就會想要試著解盲,事實上我們政府也允許這兩家公司(高端、聯亞)解盲。」

他表示,解盲後這些受試者如果知道自己打的是對照組、抗體不夠強,「他們可能就會想去打其他家疫苗,也就是接下來這些受試者退出研究,(高端或聯亞)就沒辦法再追蹤這些受試者的疫苗長時間效果。」他認為聯亞想要說服政府的是,他們疫苗抗體衰退幅度是較輕微的,「但事實上要講這件事情也是非常困難,因為要有足夠的受試者長時間偵測。」

顧正崙也提到,臨床試驗中對於受試者沒有任何強制的權利,只能建議,「所以今天受試者要想退出完全沒有任何懲罰,甚至有權利隨時把個人資料刪除,完全是自由的,受試者最大。我們可以逞罰廠商,但沒有任何一個法律逞罰受試者。」

聯亞董事長王長怡表示,將與政府法規部門討論續做全面免疫力評估,呼籲受試者繼續做完二期臨床試驗,但專家認為有難度。(圖片來源/聯亞youtube直播截圖) 

EUA標準非真正的保護力?目前最大的困境在....

有專家也認為台灣的EUA是用中和抗體的效價,不是用真正的保護力作為標準,對此顧正崙表示,「中和抗體的免疫橋接在過去其他感染症上,其實是很常用的一個技術,因為我們對那個病毒和微生物有長時間的了解,很清楚知道這樣的反應,但對Covid-19來講,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了解不多。」

他提到,在半年、一年前人們認為打了抗體,大家就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不用戴口罩,「現在告訴你是不可能的,但半年前我們根本不會預測到,所以事實上我們對於抗體濃度和保護的效果真的不是很清楚。如果你相信抗體濃度夠高就有足夠的保護力,今天就不會有一堆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性感染)了,且現在每天的資料都在更新,如果我們真的很了解這個病毒,不可能讓這些事情發生。」

顧正崙指出,其他用橋接的微生物包括流感等,已經跟人類相處3、40年,「我們對他們瞭若指掌,有什麼突變,基本上稍微修改一下(疫苗)就可以了。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我相信中和抗體也可以很有效的解釋這些不同的突變株跟保護力,但此時此刻我們缺乏足夠的證據。」

目前聯亞公布的數據顯示,預測樣本的誤差是30-40%,「不是說中和抗體不能作為免疫指標,但我們現在只能看到一個大致的趨勢,且我們對這些病毒的突變跟抗體間的關係還沒有非常清楚,所以必須非常慎重保守。」

最後顧正崙也提到,「今天政府覺得這樣可以、有些人覺得這樣不行,我覺得這是一個價值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對或不對,要看個人對於『緊急』的定義。我覺得廠商想的跟我們在科學界看的不一樣,我們對於資料的嚴謹性跟安全性、predict power(預測能力)不一樣,有些人覺得這樣就夠了,因為現在很緊急,但有些人覺得這樣猜的效果不準,還是要非常小心。高端也是一樣,他講得很高大上,但他的三期到哪裡去了?還是要多方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