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從20歲就開始流失!少喝這「4種飲品」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醫療保健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疾病之一,由於體內破骨的速度快過成骨的速度,造成骨骼質量減少,骨頭變得多孔,易發生骨折,進而造成老年人發生疼痛、身體功能喪失,甚至死亡。

骨質流失大約從20歲就開始發生,但女性約45歲、男性約55歲才開始出現症狀,骨質疏鬆症可能造成的後果,包括:體型改變(駝背變形、變矮)、不良於行、疼痛而造成與社會疏離及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而骨折是常見的臨床現象。    

那些人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1. 停經後婦女

2. 種族(尤其是白人和亞洲人)

3. 家族史:家庭成員中有骨質疏鬆病史者,其罹患率高達60-80%

4. 慢性疾病患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及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糖尿病、肝臟疾病及洗腎病人,罹患率也會提高

5. 抽煙、喝酒及長期飲用咖啡者

6. 不愛運動或久坐不動者

7. 飲食不正常:經常節食、挑食、體重過輕者,可能因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易造成骨質疏鬆。   

患者骨頭結構比一般人脆弱,所以跌倒造成骨折的機率也相對較高,又以髖骨與脊椎最易出現骨折併發症。應儘量預防跌倒,如:維持家中動線通暢,清除可能令人跌倒的障礙物、避免燈光昏暗,可能因視線不良而跌倒、適當運用輔具(如:柺杖、助行器)、若有服用鎮靜安眠劑、利尿劑、降血壓或降血糖藥物時,半夜起床要特別小心,先坐床邊無頭暈不適感再下床如廁。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1. 維持規律、適度的運動習慣

2. 健康的飲食,維持適當的體重

3. 戒煙、戒酒,避免大量攝取茶、咖啡、可樂

4. 陽光是主要製造維生素D的來源,人體皮膚只要每次照射陽光約10-15分,每週3-4次,就能獲取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 D

5. 依醫師指示,適量補充女性荷爾蒙、鈣片或抑鈣素

6. 主動檢查骨質密度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民眾需提高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注重骨密度檢測與避免跌倒,以預防骨折發生。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9A病房 顏雅誼護理長,本文轉載自第357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