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開講》長期投資達人林適中30年獨家心法:「只看眼前股價漲跌...很難保持平常心」

投資理財

對於現在許多股市小白當沖盛行,奉行長線投資的林適中莞爾:「現在90%以上的長線投資人,哪個以前不是從做短線交易開始的?」就像大部分的父母都很擔心小孩,但回想以前自己是小孩的時候,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

小學我們就知道這句話:失敗為成功之母。人不輕狂枉少年,不經過一些挫折與淬鍊,不明白有些事情做了其實沒好處,也才知道有些事做了會有哪些好處,也才能克服這些誘惑。

從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投資策略,最終將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利模式

林適中說,當沖好比賭博,會產生腎上腺素的分泌,令人著迷、有快感,但有的人可以從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投資策略,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利模式。林適中關注的是長期能穩健獲利的模式,他認為當沖這件事,當然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假設真的從年輕沖到老,就算賺到錢,大概也是身心俱疲,而焦慮就是衰老最大的殺手。

而台股持續在高檔震盪,看回不回,林適中認為,從過了30年高點12682之後,市場就一直擔憂會回檔,一直到18000點,市場也仍然擔心。他認為,指數幾次回檔,但都在一定的幅度內,支撐相當強勁,那麼指數若要見到大幅回檔,可能要先再向上大漲。

股市與經濟成長正相關,而碳中和這個議題,將把所有的產銷秩序、產銷內容顛覆與翻新。

不管是硬體、軟體,碳中和的目標就是要促進環保、循環式的經濟,從產品研發、製造到拋棄與回收,都希望對環境不要造成汙染,希望零碳排。這是賦予新的概念,新的遊戲規則,在各國都要入法,在經濟的運行規則之下,勢必讓物質文明的硬體、軟體,重新發展一遍。

碳中和議題,將把所有的產銷秩序顛覆與翻新

現在全球的經濟成果,可以說是從二次大戰結束後,到現在發展70、80年的成果與經濟規模,希望在未來30年達到碳中和,那麼未來30年的經濟成長複合率,必須是過去的倍數,也許不會那麼盡如人意,可以打對折。

過去30年,處於硬體供過於求的通縮,都是科技業軟體引導硬體,所以傳統產業平均成長率比較低,科技業發展到後來才足以支撐全球經濟成長。過去20年全球落入低度成長的,未來20、30年會邁入高速成長。

對應在股市來說,可以看成是小嬰兒出生成長的過程,小嬰兒出生,一開始的成長率是最高的,就像人家說的一眠大一寸,愈低基期成長率愈高,慢慢成熟後就放緩。到了中老年,身高可能會縮水一點,但體重不太容易大跌。

現在已經具有的科技成熟度,以電動車為例子,特斯拉破壞式的創新,現在要發展L5的關鍵技術,在實驗室都已經有了,只是可能成本太高、或是法令尚未齊備。L5在十幾年前是遙不可及,現在只是量產與供應鏈佈署的後續過程,未來因應碳中和的趨勢

智慧城市、AI、5G、以及智能化的關鍵零組件-感測元件等,這些其實都已經準備好來發展規模化的智能產業,已經開始準備要快速長大了。

若只是看眼前股價漲跌,很難保持平常心

投資若是做短線,那有居高思危、漲多了就要跌的憂慮,但總體經濟沒有這種事,除非是成熟化以後的供需調節,漲多必跌、跌多必漲,但還在大力發展規模的時候,不會有這個疑慮。

這裡講的不是短線的股票操作,而是長期宏觀的經濟發展以及長期投資。今年有多少檔股票大漲數倍、但回頭又跌了5成,甚至7、8成,投機的事漲多必跌,大幅回檔是投機的思維,但長期投資又不一樣。兩套思維在股市都是長期存在。

長線的股票進入了短線暴漲的過程,當然也會大幅回檔,投資人要注意的,股價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是不是超漲了?研究股票的價值,才是投資長保獲勝的關鍵。不斷在價值上作研判,才能長期累積,衍生出趨吉避凶的能力,若只是看眼前股價漲跌,很難保持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