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賣破千萬件》 台產前7月從賺錢變虧損 產險業不敢多賣了...

金融理財

指揮中心6日公布,日前長榮航空3名機師突破性感染新冠肺炎及1名機師兒染疫的基因定序,已確認是Delta病毒株,同一天國內又再度新增9例本土案例,源自於新北幼兒園爆發群聚事件,讓好不容易才趨緩的疫情恐將再拉警報。

事實上,自從日前國內出現機師突破性感染,外界都很擔心變種病毒Delta再度侵襲,資本市場上也憂心本土疫情再起,使得資金陸續轉進防疫概念股,其中清潔用品製造商毛寶(1732)6日一開盤隨即拉出漲停板;口罩股也同樣強勢表態,包括美德醫療-DR(9103)終場收漲停、康那香(9919)上漲7.11%、恆大(1325)則是上漲4.9%。

防疫保單投保件數破千萬張,每2人就有1人投保

由於疫情尚未緩解,國人仍持續購買防疫保單,加上疫苗開打,疫苗險也正在銷售,雖然整體防疫保單沒有暴衝,但是整體投保件數也已經突破了千萬件大關。產險業者也直言,倘若疫情再出現重大的事件,勢必還會再帶動一波防疫險的銷售。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8月30日為止,整體防疫保單(含疫苗險)承保件數已高達1190萬件,保費收入來到77.53億元新台幣,若以國內總人口約2350萬人來估算,投保率已達50.6%,等於是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投保,堪稱是保險史上短期內普及率最高的保單。

但投保量如此龐大,萬一國內本土疫情再度升溫,確診與隔離人數皆飆高,都會牽動著單一防疫保單的盈虧表現。以最受矚目的台產防疫保單來說,今年初大賣400萬張,總保費收入為19.13億元,原先業界預期這張保單會大賺,但隨著5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神單」瞬間跌下神壇。

受防疫保單拖累,台產前7月虧損2.07億元

根據台產公告,截至7月底理賠件數已來到1.3萬件,理賠金額累計達12.75 億元,且由於認列該防疫保單的銷售成本與理賠金額,導致台產前7月稅後淨利虧損為2.07億元。

台產發言人黃志傑向《信傳媒》指出,前7月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該防疫保單在今年1月就先一次性提列佣金等費用成本,加上5月疫情再起,6、7月確實有一波明顯的理賠申請,才會造成台產前7月獲利虧損。不過,他也強調,由於滿期保費必須分12期逐月認列,目前防疫保單的滿期保費仍尚未認列完畢,對於外界所指的「賠錢保單」,他則不願回應,僅強調「所有的防疫保單都跟疫情息息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金管會揭露了這張防疫保單大賣了400.5萬張之後,業界也相當關注,台產是否已經洽談到再保公司願意承保,來分擔理賠風險。但經過數月,台產至今仍坦言,目前還在洽詢當中。

業界都怕台產前車之鑑上演,找到這個「靠山」壓力減半

除了台產的防疫保單之外,目前市面上有多達10餘家的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個人險及企業險,其餘產險公司是否也面臨虧損壓力?

一名產險公司主管指出,看到台產的前車之鑑,業內普遍都有做好相關準備,包括第一,調整保費及保額的內容,也就是說,保費不再像台產這麼便宜、保額也不會像過去這麼高,保額頂多6萬元左右,就算萬一疫情再度爆發,公司也不會受傷這麼嚴重,「所以市面上已經看不到有10萬元這麼高的保額了。」。

第二則是,趕緊敲定好再保公司才敢繼續賣。簡單來說,所謂的再保公司指的就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當保險公司認為風險過大時,就會積極尋求向再保公司締結保險契約,來承擔部分的保單風險,是保險公司的「靠山」,兩者互為命運共同體。

第三,還記得今年5月中下旬,疫情剛開始爆發時業內所發生的防疫保單停售潮?產險業者也說,萬一原預設風險胃納量已經到達,產險公司也將不會排除先停售,再另行推出新調整後的防疫保單,「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疫情當前,我們也不會積極去推這張保單。」

疫情當前,產險業坦言:也不敢賣太多

產險業者更指出,目前防疫保單的理賠風險仍比疫苗保單還要高,尤其防疫保單的理賠主要還是聚焦在隔離賠款,就怕疫情再度捲土重來,隔離人數幾乎難以掌握。

「由於疫情是不可測,它並沒有科學精確的量化數字。」產險業者坦言,根據外商體系的再保公司所提供意見,並沒有很樂觀地看待疫情發展,因為全球的經驗,幾乎每個國家到最後還是會被病毒突破,「所以我們不敢賣太多,再保公司也不敢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