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監管整肅1》金控業對中國曝險達3.4兆 富邦、國泰、中信、新光、開發持有阿里、騰訊超過千億元

金融

中國在近幾個月大力整頓科技業,其中監管風暴的重災區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網易,以及知名中概股京東、美團、拼多多、攜程、嗶哩嗶哩等科技巨擘,一連串的重手監管也讓中國科技股股價暴跌,中國股市及港股均成為近期全球最弱勢的股市。

阿里、騰訊、網易股價遭血洗

中國監管風暴引發市場震盪,眾多股票慘遭血洗,其中包括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光是7月股價就下跌了超過2成,市值蒸發約1700億美元(約4.7兆新台幣),儘管8月下旬股價有所回升,但最近又傳出中國監管單位約談了騰訊與網易等科技股,騰訊(0700 HK)在港9日重跌一度超過6%、網易 (9999 HK)更是重挫超過7%,連帶也拖累香港的科技股指數下挫。

事實上,在這一波中國監管風暴下,國際市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像是美國「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日本投資集團軟銀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都早已陸續大幅削減了中國投資部位,甚至孫正義也對外表態,在北京對科技產業的監管範圍變得明確之前,軟銀將採取觀望立場。

金控業對中港曝險達3.4兆,高居第2大海外曝險市場

隨著中國政策大調整,攪亂資本市場,中概股近幾個月從美國、香港及中國股市幾乎無一倖免,但過去曾迫切「西進」的台灣金控業恐怕還深陷於風險之中。

根據金管會統計本國金控集團海外曝險總額概況,截至今年第1季為止,整體金控在中國大陸投資、放款等曝險為2.57兆元,若加計香港地區曝險8919億元,合計金融業對大陸及香港地區的總曝險已達約3.46兆元,雖然比去年第4季略低,但仍僅次於美國市場,成為金融業海外曝險的第二大市場。

除了國銀對大陸的授信曝險之外,包括壽險公司對大陸或香港地區的債券及股票等投資部位也相當重要,因此根據《金控法》46條規定,金控及所有子公司對同一人、同一關係人或同一關係企業的授信、投資等交易總餘額達30億元或達金控淨值5%者,必須在每一季向金管會申報並對外揭露。

富邦金持有中國地區政府及金融機構部位達1352億元

若從國內幾家主要大型金控各季所揭露的主要交易對象與總額申報表當中,其中可發現5大壽險金控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新光金、開發金普遍都持有中國政府公債又或是具有代表性的4大中國國有銀行—中國工商、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及中國銀行的公司債及金融債,甚至還有中國國家支持的中石油之公司債,以及投資知名中國科技企業。

若從主要的投資標的來看,截至第二季為止,富邦金對中國地區政府及金融機構投資部位達1352億元,國泰金投資中國政府公債548億元,金額不算少。

五大金控持有阿里、騰訊部位高達1247億元

比較特別的是,最近股價遭中國官方血洗的阿里巴巴及騰訊又是五大壽險金控最愛的標的,累計截至第二季為止,5大壽險金控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新光金、開發金持有阿里巴巴部位金額高達571億元,持有騰訊部位金額更高達676億元。

累計五大金控一共持有阿里及騰訊部位高達1247億元,由於阿里及騰訊股價近期持續下挫,後續對五大壽險金控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國泰金增持阿里部位、新光金大舉買進騰訊

進一步來看,5大壽險金控都不約而同地持有阿里巴巴、騰訊兩大中企的公司債及股票。根據各金控業者截至6月30日的揭露資料顯示,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新光金、開發金持有阿里巴巴的債券、股票等投資,分別來到68億元、204億元、59億元、62億元、178億元。

其中,國泰金本季增持阿里巴巴的幅度明顯,從今年第一季的171億元增加了33億元,但反觀其他金控皆是減持部位,包括中信金比上一季再減持10億元來到59億元、新光金也約略減持來到62億元、開發金也同樣從182億元降至178億元;至於過去一向積極佈局中企投資的富邦金,則是從2019年9月持有阿里巴巴120億元以來,上季持有72億元,至今僅剩下68億元,略有逐漸降低中國企業投資的意味。

另外,5大壽險金控持有騰訊的債券、股票等投資則分別是富邦金37億元、國泰金約218億元、中信金約99億元、新光金156億元以及開發金約166億元。其中,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開發金都同樣約略增持騰訊部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新光金在今年第一季騰訊都不在申報範圍內,但如今第二季已經浮上檯面,更持有高達156億元,一舉入列新光金投資中國企業投資的第一大。

國銀大陸曝險超過6成,凱基銀、中信銀及永豐銀入列

事實上,金管會也會定期每季都會對外揭露本國銀行對大陸的曝險金額,截至今年第2季為止,整體國銀對大陸地區的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俗稱曝險總額)為1.46兆,淨值比率降至37%,不論是曝險總額或是淨值比都雙雙下滑。其中,對大陸曝險占淨值比超過60%,依序則包括有凱基銀、中信銀及永豐銀3家國銀。 

若以絕對數字來看,中信銀對中國授信金額高達1872億元,仍是銀行業最高。

對此,凱基銀行指出,凱基銀對大陸地區的授信部位與當年合併工銀時期相比是減少的,且絕對數字遠小於大型銀行,也因為淨值較同業小,因此若只看比率排名可能會有些錯覺。

但無論如何,面對中國政治風險至今仍居高不下,加上這一波針對民營大型科技巨擘等監管措施似乎動作仍未停歇,一名金融業者則示警,未來是否會牽動到國內大型金控公司的淨值,乃至於台股波動,這些恐怕都需要業者謹慎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