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灣的牛奶魚

地方特色

相傳鄭成功初抵安平,見到當地土產魚,修長魚身覆滿銀色圓麟,乳白色的魚肉細緻鮮美,很是喜歡,詢問漁民這是「什麼魚」? 魚兒因訛音有了「虱目魚」之稱。這南臺灣最親切的平民美食,近年逐漸在年輕世代的餐桌上消失,愛吃虱目魚的家庭主婦盧靖穎決定落腳安平漁光島,讓尋常小魚搖身一變,延續下個世代的食魚教育,也成為遊客認識漁光島的敲門磚。

留住故鄉餐桌的美好滋味

每年 5 到 8 月,漁光島的空氣中就有股特殊的海味。這時節,回收堆置在月牙灣一隅的蚵棚,將海水鹹氣一併帶上岸。盧靖穎領我穿過兩層樓高、覆滿海草與貝類的棚架,細數漁光島的時節風光。「來這裡3 年,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與驚喜。」

盧靖穎是白河人,家裡從事花卉種植批發,婚後移居臺北,成為 3 個孩子的母親。北漂人母最想念的,是故鄉餐桌上那尾金黃酥脆的乾煎虱目魚。

投入虱目魚產業17年,盧靖穎開發出涵蓋美食、美妝保養、伴手禮等3、40種產品。

孩子們上學後,盧靖穎看到兩位家庭主婦在網路販賣黑鮪魚的新聞,促使她參加青輔會女性創業育成班「飛雁專案」。2003,SARS 肆虐臺灣那年,她以十萬元創業,以網購通路銷售冷凍虱目魚,成本低、時間彈性,能兼顧母親角色。若黑鮪魚是耀眼貴族,她更希望人們看見虱目魚如市井小民般的平實美好。

家庭主婦的創業路

肉質乳白、富含鈣質的虱目魚也被稱作牛奶魚,想品嚐營養美味,首先得對付魚的二百二十二根刺。盧靖穎第一項產品鎖定「去刺虱目魚肚」,對產業一竅不通的她,到圖書館翻報紙尋找養殖達人,前往台南產地,以家庭主婦上市場的思維向對方買魚。這平價、低毛利、多數人習慣趁鮮烹調的魚種,食品衛生科畢業的盧靖穎卻提出嚴格的食安、品管、規格要求,運用的還是高齡化食用人口不熟悉的網購,從專家到漁民無人看好。好不容易找到貨源,利潤卻很微薄。

虱目魚主題館的漁光島小旅行導覽,以漁光島的夕照作為尾聲。

盧靖穎的變通之道是 —— 「不把魚當魚」,揣摩孩子愛吃的口味,研發虱目魚水餃、魚鬆、香腸、冰棒等。接著跨足虱目魚保健、膠原蛋白保養產品,還推出方便旅外遊子食用的微波虱目魚粥,外銷美國,讓虱目魚從頭到尾發揮價值。

民國百年,盧靖穎獲選臺灣之光系列人物,獲總統召見,更希望虱目魚被看見。億載金城對面的「虱目魚主題館」隔年開幕,以蚵殼、漂流木拼組的挑高空間陳列四百年來的虱目魚歷史文化,猶如海洋圖書館。

漁光島的領路員

不料 3 年前,房東一口氣調漲房租,虱目魚主題館因此遷至漁光島月牙灣附近。原本的「大別墅」變成鐵皮屋,盧靖穎坦言自己一時之間有點難適應。但在這座開車五分鐘就能繞一圈的小島,她發現更廣闊的天空。

盧靖穎將主題館改為預約接待制,以「領路員」角色,帶遊客走讀社區、DIY 虱目魚丸、品嚐無菜單料理。虱目魚館旁就是虱目魚塭,虱目魚不再只是靜態展覽,而是活生生在水裡悠游。

虱目魚塭旁以廢棄蚵棚架製作的鞦韆。

「客人來到新館會覺得反差很大,但我們希望把島上種種透過我們的視野重新詮釋,從虱目魚主題出發,連結產業與社區,融入在地。」

起初社區認為遊客會擾鄰、帶來髒亂。盧靖穎與夥伴參與廟會、社區活動、認養土地,從自家門前開始改善環境,並提供工作機會,逐漸扭轉居民認同。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是「攪和與活化」,將一群漁光島愛好者與居民兜在一起。

泳客「平哥」就是被兜起的愛好者之一。他與志同道合者組成的「魚蛙蟹海泳家族」,運動之餘也在海邊守望相助與淨灘,為當地年輕人上基礎救生課。認識盧靖穎後,手巧的平哥與夥伴們運用廢蚵棚,在虱目魚塭旁搭建鞦韆、賞鳥亭;一行人最近還在樹醫師的指導下,在沙灘種植兩千株耐旱的雞蛋花、瓊崖海棠等,盼以綠帶取代紐澤西護欄。

以小島為基地推廣食魚教育

盧靖穎與熱愛漁光島的一群「原住民」們,沿著沙灘栽種2000株雞蛋花、瓊崖海棠,希望取代紐澤西護欄。

許多人對漁光島的認知是美麗夕照,但若不是在黃昏時刻來,能在島上做什麼?虱目魚主題館於是推出結合食魚教育與社區導覽的小旅行,參觀虱目魚塭、認識虱目魚的部位與用途、DIY 虱目魚丸,接著漫步漁光島森林,到月牙灣迎夕陽。

四面環海的臺灣,有看海文化卻欠缺親水體驗,月牙灣有國家級的風帆訓練基地,虱目魚主題館也與「台南帆船協會」合作推出獨木舟、風帆、SUP 立槳的體驗組合,讓遊客能在專業教練帶領下享受美麗海域。

今年 5 月,疫情突如其來,盧靖穎平常心應對。她下一步想打造虱目魚料理教室,持續推廣食魚教育,以漁光島為基地帶大家發掘小島與臺南之美。相信疫情終會遠去,旅人們也有洄游的那天。

虱目魚主題館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漁光路 128-2 號

預約電話:06-391-3330 漁光島遊程:相關資訊請掃描官網 QR Code。

本文轉載自《美印臺南》。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美印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