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那些年我們都逛博愛商圈

地方文化

桃園古城區以桃園景福宮為中心發展,昔日繁華熱鬧,更是桃園商業活動的起點,也讓這裡的博愛商圈有「桃園西門町」的稱號。

昔日繁華熱鬧的博愛商圈,以博愛路為主,舉凡日常生活的小吃店、流行服飾與物品、手工西裝與旗袍、電影戲院等,盡是在地人購物與娛樂的記憶。隨著都市轉型,商圈面臨人口流失、店家沒落的課題,透過在地發展協會投入地方創生行動,以桃園景福宮為中心,結合具有歷史價值的文資建築,從追尋博愛路的記憶故事中,再現城區發展風華。

地方信仰相連城市發展

台灣早期開墾時,在剛形成的聚落旁會建立廟宇,以土地公廟最為常見,伴隨著人口結構,逐漸發展為主要的信仰文化。景福宮一帶,因居住著許多的漳州人,即奉祀開漳聖王。又受到漳泉、閩粵械鬥的影響,為了自我保護,當地開始築城,從仕紳到社會顯達無不出錢出力,範圍涵蓋著桃園文昌宮、桃園城隍廟。

「景福宮和桃園這座城市,是清代以廟宇為核心的城市發展實例。」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李乾朗表示,桃園古城區以景福宮為中心,沿著中正路與中山路、新民街、博愛路等道路交錯,逐漸發展出商圈,中正路舊稱「中南街」或「長南街」,行經郵局、警察局及台灣銀行等行政機關,形成桃園最早的大街;到了中山路、新民街及博愛路等區域,則是許多店家聚集,並發展出經濟活動最是熱鬧的「博愛商圈」。

回到1960 年代,感受桃園古城區中最繁華的博愛路

博愛記憶喚醒古城風華

博愛商圈位於古城區的景福宮周邊,是桃園建城後商業活動發展的起點,座落不少傳承已久的老店家,從旗袍店、西服店、糕餅行到照相館,博愛路處處可見「桃園第一家」、「桃園知名」。不分男女老幼都愛來這裡,在地居民採買各類的日常生活用品;年輕族群逛街約會、品嚐小吃、觀賞電影;年長者或香客聚集在景福宮前祈求平安、閒話家常、聯絡感情。

桃園景福宮又稱桃園大廟,不僅是地方信仰的核心,也是桃園商圈的重心。

「不夠富有,可是住不起博愛路的!」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得均分享,由於博愛商圈是當時的商業活動發展區域,鄰近行政機關、桃園火車站,而成為行政中心、經濟熱區及交通樞紐所在地,人潮擁擠到一度為了分流,將雙向道調整為單行道通行,全盛時期這一帶有14到17家戲院,不難看出舊時的繁華景象,加上保存了不同時代的文資建物,也擁有獨樹一幟的生活風景。

古蹟巡禮共創文化魅力

桃園古城區過去以東西南北城門為發展範圍,景福宮是古城區的發展核心,為桃園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之一。桃園景福宮主任委員簡征潭說明,景福宮創建於1745 年,主祀開漳聖王,並在1923 年進行改建,採「前後對場」形式由不同匠師修築,格局為五門殿堂、兩殿兩廊,更有罕見的「假四垂」屋頂,由於建築細節具有藝術價值,在1985 年列為市定古蹟,也是桃園人重要的心靈寄託。

博愛商圈自主性發起商圈振興運動,讓地方創生重新營造新的環境氛圍。

不僅景福宮是富有保存價值的文資建物,而創建於1927年的「大廟口派出所」更是桃園目前僅存的日治時期警察官吏派出所,1 樓為派出所,2 樓為保甲聯合會議室,結合「日治時代派出所」與「清朝保甲制度」的雙重特色,經登錄為歷史建築開始修復,還原當時的歷史建築特色,並以常設展呈現古城區發展史、修復前遺構等相關研究。

李乾朗補充說明,不同時代的古蹟並存,可以看見古城區的發展軌跡,例如日治時期的執政者觀察到台灣人的聚集習性,選擇在景福宮附近設立執法機關,又像民國以後的地方人士募款蓋鐘鼓樓和牌樓,並在廟埕設立花園和魚池,讓景福宮不再只是座廟宇,還是可以提供大眾休憩的場所,進而成為現代城市的新風景。

商圈轉型再造活力城區

在縣政府遷移、東方百貨公司歇業後,博愛商圈雖然不如以往熱鬧,景福宮香火卻依舊繁盛。張得均表示,他在2008 年接下父親開設的「大爵商務飯

店」,覺得這裡的一切,就如同小時候的記憶一樣美好,於是決定和一群生長於博愛商圈的友人共同創辦協會,希望讓商圈恢復過往的繁榮景象。

張得均從說服店家的長輩開始,記錄他們述說的每一個故事,搭起對鄉里的懷念和過去的情感,也讓年輕人有機會瞭解父母親對博愛商圈的感情,進而思考上一代堅持至今的初衷。他認為,如果無法傳承這些珍貴記憶和手藝,會是一件多麼可惜的事。「鴻翔旗袍」是桃園僅存的手工旗袍店,遠嫁金門多年的女兒回來跟著爸爸學習,打造作工講究、樣式精緻的旗袍;「豪華少爺西服」也在科技公司工作的第二代回家接棒後,針線縫製出金牌特務般的西裝;已經傳承到第四代的「源晟糕餅行」持續烘焙素食產品,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重新投入下,讓博愛商圈逐漸熱絡。

源晟糕餅行,也在市府培力下整新翻修,展現舊商圈新意象。

在縣政府遷移、東方百貨公司歇業後,博愛商圈雖然不如以往熱鬧,景福宮香火卻依舊繁盛。張得均表示,他在2008 年接下父親開設的「大爵商務飯店」,覺得這裡的一切,就如同小時候的記憶一樣美好,於是決定和一群生長於博愛商圈的友人共同創辦協會,希望讓商圈恢復過往的繁榮景象。

張得均從說服店家的長輩開始,記錄他們述說的每一個故事,搭起對鄉里的懷念和過去的情感,也讓桃園自升格以來,市府致力於保存桃園的歷史記憶,結合舊城導覽、商圈活化、文創聚落等3個概念,為古城區注入新活水。簡征潭也提及,景福宮積極和博愛商圈合作,不僅有夜間光影造景、廟埕表演活動,並認養大廟口派出所,培養導覽志工,期許景福宮與博愛商圈能共榮發展。博愛商圈在古蹟建築環繞的城區裡,讓傳統與現代的共存,展現新魅力價值。

博愛商圈坐擁不少百年老店,除有年輕一輩接班傳承,像豪華少爺西服。

桃園自升格以來,市府致力於保存桃園的歷史記憶,結合舊城導覽、商圈活化、文創聚落等3個概念,為古城區注入新活水。簡征潭也提及,景福宮積極和博愛商圈合作,不僅有夜間光影造景、廟埕表演活動,並認養大廟口派出所,培養導覽志工,期許景福宮與博愛商圈能共榮發展。博愛商圈在古蹟建築環繞的城區裡,讓傳統與現代的共存,展現新魅力價值。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