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崛起!愛地球也必須「跟著錢走」

環境議題

本文作者為:全球環保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的全球政策、制度暨保育財務(Conservation Finance)主任道依茨(Andrew Deutz)

據說,如果想要瞭解政策選擇(policy choices)是怎麼運作的,就得「跟著錢走」(follow the money)。

受此一建議啟發,為了瞭解保護生物多樣性──地球生命的多樣及豐富性──需要多少成本,大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芝加哥鮑爾森基金會(Paulson Institute)以及阿特金森永續發展中心(Cornell Atkinson Center for Sustainability)進行了資料分析

我們發現,截至 2019 年,全球每年在有利自然的經濟活動上花費1240-1430億美元(單位下同),然而,破壞自然的經濟活動的支出遠遠超過這個金額。此外,為了恢復並保護自然環境,我們迫切需要填補每年5980-8240億的資金缺口。

綠色貸款、環境債券具有成長空間

這一資金缺口已經帶來毀滅性的後果。2010年訂定的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直到2021年,全球仍未能實現其任何一項目標。現在,國際已經展開另一項計畫。過去兩年,科學家與政府官員致力起草新的2030年自然管理全球目標框架,擬於下一屆在中國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COP15)會議上通過,該會議的第一部分目前訂於2021年10月舉行。

CBD框架與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一樣,能展現政府的雄心壯志,建立明確的行動重點,並闡明私人部門應該如何支持全球目標。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要防止生物多樣性危機,這些志向遠大的新目標,需要同樣頗富野心的融資計畫來支持。

為此,我們在報告中推薦了尋找所需資金的各種方法,以重建一個能保護自然環境的經濟體系。資金缺口必須從兩方面填補──減少資金需求、增加資金流動。首先,我們必須停止主動對自然造成破壞的經濟活動,或將之轉型。雖然各國政府每年提供農民約5300億作為補貼和價格支持之用,這些鼓勵措施僅15%能建立永續成果。更糟的是,大部分補貼和價格支持政策,恐帶來濫用化肥、過度土地轉換(land conversion)等有損自然的影響。

其次,為了保護和恢復自然環境,我們必須在籌措新的資金上更具創意;我們也需要強化監管制度,確保不對自然造成耗損。為低碳經濟打造新基礎建設時,我們必須盡可能避免破壞自然,並通過恢復或保護其他地方的生態系統,來補償確實不可避免的衝擊。

在私人部門內部,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工具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例如環境影響債券(environmental-impact bonds),以及提供低利率綠色貸款(green loans)給能強化生物多樣性的計畫。但要實現綠色金融,政府必須為提高私人投資創造正確的條件,制定並力行一個制度,要求各產業在其營運過程及供應鏈中重視自然環境。

最後,我們必須更有效率地運用當前支出。珊瑚礁、森林、濕地和其他生態系統不僅是體質良好、能永續發展的棲地,也為人類社群提供自然的水資源管理、海岸保護等服務。這種「自然基礎建設」有時比水壩、防洪牆等人工的「灰色方案」更划算

企業應繳「生物多樣性」報告

保護並復原自然生態系統不僅能保護生物多樣性,還有助於吸收溫室氣體、建立抵禦氣候變遷影響的韌性。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氣候危機密切相關。自然的氣候危機解決方法──即保護、恢復生態系並改善管理方式──能將溫室氣體年度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而這正是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C以內的所需條件。

新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的初稿強調,2030年前必須填補每年7000億的資金缺口;同時,它呼籲在有害環境的跨部門金融流動方面減少5000億,而對環境有正面影響的金融流動,每年增加流通2000億。

為了產業永續(sectoral sustainability),上述財務目標是必要的,其中關鍵在於農業、基礎建設和金融服務。新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的「目標15」(Target 15)要求所有企業「評估並報告它們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和影響,逐步將負面影響降低至少一半,同時增加正面影響」

此外,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財政部長批准建立新的「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促使許多大型金融企業加強匯報,其資產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什麼影響(這類似已具強制性的氣候報告)。這些措施的方向都是正確的,不過融資的主要流向,也必須完全符合能為自然帶來正面影響的方向,如同脫碳(decarbonization)的現行狀況。

為了落實這些期待,新的生物多樣性框架應要求各國制定國家多樣性融資計畫,找出並填補國家資金缺口,調節所有公共和私人資金流動,並盡可能越境提供他國類似的協助。同時,這些政策改革及相關預算,也必須分配給致力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住民及當地社群。

發展中國家將需要金融方面的協助,因此,2025年前外援金流必須翻倍(2010-2020年間援助國曾成功達成這個目標),並將高達30%的氣候援助款項分配給奠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一些國家已經做到這點,例如法國、英國。

最後,各國在國內採取行動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各國在減排、建立韌性(resilience)、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增加支出,並對那些破壞自然和氣候的活動減少支出。

單純「跟著錢走」已經不夠了,如今我們必須主動把錢引導進來。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