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移植手法為樹木帶來新生機:樹木搬家 –生死之交

環境議題

(讀者投書-作者為桃園市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教育副召集人。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近年來,在台灣不難看到樹木移植工程。面對一批一批樹木被強迫大搬家,往往我們也未深思它們接下來的命運之途。

不可否認,這種大規模的樹木搬家,能夠存活的僅為一小部分,可說是「樹木墳場」真的一點不為過。如何妥善照料這些被遺棄、強迫移植搬家的樹木是社會一大課題!

傳統移植手法等同樹木殺手

常見傳統移植工法,為確保樹木健全生長,斷根移植同時,還配合樹木修剪以求定植後的存活率。以至於,原本茂密的樹林變成了「樹木墳場」如照片所示。當移植到新基地,未給予妥善養護,陸續枯損而成了枯木群。

樹木墳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地方政府的意識與推動

最近,為因應桃園中壢中原營區的搬遷及鐵路地下化的發展,桃園市政府已在新設中原車站北側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並啟動「中原營區舊址活化」作業。

其中營區轉型的開發過程,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身負重任,於首要階段即為存留基地上眾多寶貴的大樹資源而進行的「樹木移植工程」。面對大樹資源的保護,如何確保移植存活為最大課題。因此,也首次導入新移植手法,挑戰傳統移植觀念。

由於整體工程以完全存活為目標,嘗試導入英製空氣盆(Air Pot)並進行斷根與養根,突破了過去認為不適合移植的季節,並保留全樹型的移植工法。

突破傳統,只為永續健全

新移植法,經過多年的反覆實測、研發,也於其他工程中展現其高度成功率。

主要是利用空氣盆(Air-Pot)把樹木暫時就地盆栽化,然後以移植盆栽的概念於原地鏟起空氣盆樹木、並利用堆高機搬運上百株樹木至預培區,不僅效率高,同時也減少了樹木在吊運過程因保護不當導致的傷害。

再者,運用其優異的空氣修剪功能,以達快速養根。同時,配合鬆軟、富含養分且兼具排水性與保水性的配方土,誘發其根系增生鬚根。儘管,預培區雖屬臨時性,但仍有設置臨時自動澆灌系統與防颱支架,以便樹木生長狀態更加良好,維護管理上也更具效率。

空氣盆斷根移植工法。(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一年後樹木生長狀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身為樹木工作者的我們身負重任…

隨著都市開發與各項建設的興起,土地紋理依循世代演替,原生樹木往往在工程推進下被迫成為犧牲者,即便樹木移植行之有年,但這些原生樹木卻不一定得到適當對待。

然而在環境意識抬頭的今天,我們必須要明白「樹木是生命而非工程資材」移植專業必須不斷提升技術並堅守企業責任,以環境共生為導向讓「樹木墳場」變成「樹木銀行」或「樹木旅館」,讓樹木守護每一個都市居民。唯有能使樹木健康被移植並且在新的土地上枝繁葉茂,一切的作為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