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20週年只剩2國 BRICS之父對中國感到失望

國際

本文作者為:「金磚四國」(BRIC)之父歐尼爾(Jim O'Neill),他曾任英國財政大臣、高盛資產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2019年他表示「亞洲時代」來臨,各國應與中國等亞洲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反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金磚四國」(BRIC)是用以概括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集體影響力,然而作為這一詞彙的創造者,我現在必須提出一個相當尷尬的問題:這種影響力何時才會發揮出來?

面對當前各項全球挑戰,以及「金磚國家」面臨的嚴峻問題──如今他們已在現實世界組成一個實體,並於2010年納入南非──金磚集團一直無法藉由召開年度會議制定實質應對政策,這項問題也日益顯著。

若非中國,金磚四國已死

2021年11月將是「金磚四國」一詞誕生20週年,2001年我首次在一篇為高盛撰寫的文章〈金磚四國將能建立更佳的全球經濟〉中使用這個縮寫。當時,我為這四國未來10年的可能發展設想了四種情境,並指出為何全球治理必須變得更具代表性,並納入這四個新興崛起的國家。

2003年開始,我又陸續發表一系列文章說明若以現值美元(nominal dollar)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40年與美國並駕齊驅;印度不久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金磚四國的經濟規模則能超越6大工業國集團(G6,即G7排除加拿大)。

然而,2001年後金磚集團的經濟軌跡呈現各自發展態勢。金磚四國在第一個10年都是突飛猛進,每個國家都優於我最初預測的那四種情境,但巴西、俄國在第二個10年就出現了疲態,這兩國在全球GDP中各自占的比例,如今已經跌回20年前的水準

如果不是中國在支撐──某種程度上再加上印度──其實早就沒有什麼金磚四國故事可言了。不過,僅管金磚四國面臨種種困境,僅憑中國的增長,就有望在將四個經濟體的技術總量(technical aggregate),提升至G6的規模。

全球治理方面,過去20年來唯一值得注意的變化是20國集團(G20)的崛起,因為G20在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作為全球前20大經濟體的代表,G20當時顯得強大無比,並成功實施多項擁有潛在長期重要性的政策。然而金融危機之後,總體而言G20的表現不如人意,說得多、做得少。

金磚峰會流於形式

金磚四國作為一個「政治俱樂部」,2009年在俄國首次舉行年度會議,2011年在中國舉行的會議則首度納入南非。2021年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主持了第13屆金磚國家領導人(線上)會議。每位領導人都對他們所謂「共同獲得的成就」發表了信心十足的聲明,同時討論了未來的合作途徑。然而,金磚集團其實僅達到極為有限的成果,長篇大論的聲明通常只會伴隨微不足道的行動。

金磚集團最新的聯合聲明中,沒有任何內容表明這次跟以往會有什麼不同。不出所料,2021年金磚峰會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安全和恐怖主義上,畢竟阿富汗近期局勢發展將直接衝擊俄國、印度和中國。然而,這樣單一的討論焦點仍然令人失望,因為這表示金磚集團其實沒有展開聯合行動的野心。

莫迪似乎也同意這一點,他表示「我們需要確保未來15年內,金磚五國能更富成效」,但除了創建現更名為「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的金磚銀行(BRICS Bank),看不太出來金磚集團每年開會之外還做了什麼。

經歷相當慘澹的第二個10年之後,金磚國家領導人本能聯合起來,致力恢復他們在第一個10年取得的經濟成果,同時為其他國家帶來利益。他們能藉此給世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讓人覺得金磚集團與G20一樣具有成效,並鞏固對全球治理的實質改革。

首先,金磚國家需要強化彼此之間的貿易。中國和印度都能從更開放、更富雄心的貿易關係中獲得巨大收益,這將使該區域其他國家、其他金磚國家和全世界受益。事實上僅僅中印兩國之間的貿易,就能顯著推動全球貿易。

中國抗拒建立「全球健康與金融委員會」

此外,雖然金磚國家除人口眾多外,幾乎沒有什麼共同點,但他們都面臨嚴重的傳染病問題。我於2014-2016年主持的抗菌藥物抗藥性審查(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顯示,所有金磚國家都極易受到具抗藥性的結核病衝擊,這相當令人擔憂。且正如新冠肺炎疫情所示,大部分國家的公衛體系都沒有足夠的防疫能力。除非這些國家能更嚴肅、認真地處理全球性傳染病,否則他們永遠都無法發揮自己的經濟潛力。

2020年秋天以來,我有幸服務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獨立機構「健康與永續發展泛歐委員會」(Pan-European Commission on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該組織由前義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擔任主席。

2021年春天,我們在《行動呼籲》中初步提出一項關鍵建議,並在最終報告詳細指出,國際社會應在G20主持下,建立一個「全球健康與金融委員會」(Global Health and Finance Board。箇中緣故非常簡單:在經濟與金融定期對話中,我們必須將全球公衛挑戰納為核心討論議題,否則我們將一直處於毫無準備的狀態。而且正如新冠肺炎疫情所示,全球性公衛挑戰同樣是經濟與政治挑戰。

這項建議已獲數個主要國家的政府支持,特別是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歐盟。然而出於某些我無法理解的原因,各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似乎對這一提議相當反對。這種抵制行為不僅毫無意義,恐為其他國家帶來可怕後果,也讓我和其他一直以來支持金磚國家的人,更有理由去懷疑該集團的集體潛力。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