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三度打房》8縣市第2戶購屋貸款取消寬限期 楊金龍:恆大危機是中國內部問題

央行

中央銀行23日舉行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議,一如外界預期,會中決議利率維持「連六凍」,重貼現率停留在1.125%的歷史新低水準。而央行也同步上修了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5.75%,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上升至1.70%。

8縣市第2戶購屋貸款取消寬限期,購地貸款降至6成

雖然利率維持不變,但央行仍持續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23日的理監事會議中更決議加碼3大房市管制措施,首先針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特定地區則包括六都及新竹縣、新竹市等8縣市。

第二是調降購地貸款,最高成數從原先6.5成調降至6成;第三則是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最高貸款也從限制成數5.5成降為5成,並將限期開發時間直接明訂為1年,不再交由各銀行自行評估,也能降低地主「養地」的可能性。

央行總裁楊金龍定調這次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僅是「微調」,並不是要預防「炒房」,而是要提醒民眾注意財務槓桿;至於購地貸款成數調降,則是因為目前建築融資成長率較高,且主要來自於購地貸款,央行並不希望購地信用貸款再擴大。

央行業務局局長潘榮耀也補充,根據聯徵中心的統計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擁有第2屋房貸自然人所持的住宅擔保品坐落在六都及新竹縣市的比重高達82.6%,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會針對8個縣市規範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但貸款成數仍維持不變。

專家看3房市管制措施,第2屋取消寬限期劍指投資客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認為,這次比較有感的是針對自然人在特定地區購置第二屋的寬限期限制,因為原本只限制全國第三戶的貸款條件,如今直接殺到第二屋,代表房市投資、投機、追價在超低利率、資產價格大膨脹的環境下,已經漸成全民運動,央行有必要在未來升息、貨幣收水之前,預先增強授信風險的控管。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也指出,第二屋取消寬限期,明顯針對投資客而來,除了降低槓桿操作的空間之外,也抑制短期買賣交易,讓市場回歸自住需求,但這也連帶影響換屋族短期內的資金操作,尤其原本預計先買再賣的換屋族,在同時兩邊都要繳房貸的情況之下,就會有較重的財務壓力,因此若資金不足者就必須改變策略。

整體來說,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也表示,這次政策除了衝擊多戶持有的投資客之外,也增加了中小型建商取地難度,並針對工業用地炒風產生作用,預估短期內資本較小的建商與投資客將受到影響,但低利環境下,大資本的投資者更有機會擇優進場。

「通膨」議題也是理監事會的熱門話題

另外,由於台灣今年4、5、8月的CPI年增率皆已突破2%警戒線,面對揮之不去的通膨疑慮,也成為理監事會上的熱門話題。

不過,楊金龍認為近期國內通膨率走高是屬於暫時性現象,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回顧2020年全球需求不振,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大跌,導致進口物價跌10.23%,也使得當年度CPI年增率降為-0.23%。

但今年則呈現相反,由於疫苗施打逐漸普及,隨著各國經濟活動重啟,全球需求明顯回溫,油價大幅回升,使得進口物價漲幅大,導致今年1~8月平均CPI年增率升為1.64%。換言之,近期通膨率居高,主要是受國際油價與天候影響,加以基期較低,屬於暫時性現象。

不過,楊金龍也坦言,台灣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國家,通膨率本身就不容易準確控制,況且台灣容易因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造成輸入性通膨問題,因此小型經濟體國家對於通膨率必須具有彈性,像瑞士就將通膨率訂為0~2%的範圍,台灣也如此,「通膨率0~2%應該是我們可以接受的。」

恆大風暴不能與「雷曼」相比,楊金龍認為是中國內部問題

至於談到中國大陸恆大集團的債務風暴,市場也憂心是否會從原本的單一事件,外溢至中國房地產市場,甚至進一步外溢到其他國家?

楊金龍則認為,有媒體將恆大危機比喻為是「中國版的雷曼時刻」,但事實上恆大風暴不能與2008年的雷曼兄弟相比,因為中國恆大涉及的投資人應不至於是全球性,只是中國境內的銀行應該受到不少牽連,「這仍純粹是中國大陸內部的問題」。 

他也預期,恆大事件對台灣金融市場影響不大,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提出看法,認為中國政府的主管機關應有足夠的工具去處理它。假設中國政府沒有處理好,有人認為將對經濟影響很大,也有人認為影響不大,「但我總覺得對中國來講,會是一件大事,相信它的主管機關會仔細去掌控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