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必須跟上全球最新挑戰 紐西蘭、瑞典等6國元首促改革安理會

國際

本文作者為: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

瑞典總理勒夫文(Stefan Lofven)

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Macky Sall)

哥斯大黎加總統奎沙達(Carlos Alvarado Quesada)

2020年聯合國舉辦了一場全球性諮詢,參與者是來自193個國家的100多萬名民眾。諮詢結果反映出一些重要的事實,而2021年聯合國大會必須對此做出回應,表態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

首先,諮詢發現全世界女性、男性及兒童的希望和期待,其實令人訝異地相似。民眾希望享受更好的基本醫療、衛生和教育服務,並期待與那些最受疫情打及、生活貧困的人團結合作

長遠來看,受訪者最關心的是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加速破壞此一雙重危機。近9成受訪者認為,全球合作對應對當前挑戰至關重要,同時大部分人認為,疫情讓人們更迫切需要展開國際合作。而尤其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全世界的年輕人顯然希望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化崩潰危機為突破轉機

2020年的諮詢,號召我們採取行動。如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繼一年前與所有成員國元首及政府領導人通過〈聯合國75週年政治宣言〉(UN75 Political Declaration)之後,又發佈了〈我們的共同議程〉(Our Common Agenda),該議程為我們應如何應對當今和未來挑戰,制定了一項大膽的計畫。

我們必須將崩潰危機化為取得突破的機會。因此,我們致力鞏固自己國家的承諾,支持秘書長落實聯合國雄心勃勃的計畫。

2019年新冠肺炎仍在全球尺度下威脅我們,疫情凸顯出,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連結、依存的世界。此外,過去幾個月來,我們親眼目睹受到天災影響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包括熱浪、毀滅性洪災以及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野火,這些事件再次證實,不斷變遷的氣候正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國際體系的核心是聯合國。76年前世界各國齊聚一堂,創建一個旨在「合作解決國際問題」的組織,其意義本身就是非同尋常。更引人注目的是,儘管不乏挑戰和缺陷,聯合國仍成功存活下來。它向人們表明,通往更美好、和平且永續的未來的道路,是由合作而非零和競爭鋪成的。

改革聯合國安理會

過去,創立全球性國際組織的主旨在於解決國家之間的挑戰,而非金融危機、疫情傳染、恐怖主義、網路犯罪、海洋威脅或氣候變遷等跨國事務。因此,我們必須現代化多邊機構,令它們更能符合現今目標,更妥善應對我們面臨的全球和跨世代挑戰。

我們觀察到,聯合國剛創始的時代已與當今世界存在巨大差異,因此2020年我們決定對改革聯合國安理會重啟討論,並繼續推動重振聯合國大會、強化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等目標。2020年11月10日,我們在西班牙馬德里(Madrid)簽署的聯合聲明指出,我們認為應該在上述三個領域進一步採取行動,以推進強化多邊主義這項共同目標。

首先,我們必須再次致力推動國際合作。我們必須授權多邊組織採用能實際發揮作用的方法,在政策和執行面改善聯合國、區域組織和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多邊體系需要進一步強化其開放及包容性,讓青年、公民團體、私營部門、學術界和其他人有表達意見的平台。

我們已經展開行動。2021年聯合國大會期間,我們與國際組織「和平、正義及包容社會開創者」(Pathfinders for Peaceful, Just, and Inclusive Societies合作,組織了名為「實現聯合國共同議程:採取行動實踐平等與包容」的線上活動。我們的目的在於,確保所有的聲音都能被傾聽。

許多問題注定跨越國界和世代

其次,我們應該按照秘書長議程,採取大膽的步驟以恢復並提升我們應對貧困、不平等的能力。我們必須確保包容、平等參與和公平正義,阻止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加速惡化,並為未來再度爆發疫情的風險因子做好準備。

我們自2019年新冠疫情中汲取教訓,並認識到我們面對複雜危機的集體能力亟待加強,包括疫病爆發、全新戰爭、大規模網路攻擊、環境災難和其他無法預見的問題。因此,我們歡迎秘書長提出的建議,關於如何提升全球洞察及風險管理能力,包括建立新的全球「緊急事件平臺」(Emergency Platform)。

最後,我們支持在2023年召開「未來峰會」(Summit of the Future)並以此為契機,努力深化國際合作。當今世界,有太多問題注定跨越國界和世代,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這個機會服務全球人民,創建更靈活、有效和負責任的多邊體系,並具備處理全球難題的能力。

我們盼能站在這個目標的前線。我們能夠也必須合作,以重振一個以規則為基礎、以更具力量和包容性的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達成的重大政治任務。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