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申請加入CPTPP》農業衝擊遲早要面對 李淳:台灣做出戲劇性的決定!

國際貿易

日前台灣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距離中國宣佈申請加入該協定不到一周,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接受《信傳媒》專訪,針對CPTPP議題提出他的觀點與看法。

台灣做出了戲劇性的決定,一改低調常態、主動出招

「我們很少做這麼戲劇性的決定!」李淳解釋,從過去的經驗,由於台灣國際政治處境嚴峻的關係,往往面對自由貿易協定、國際事務議題時,一向的風格都是低調、謹慎小心,但這一次卻一改常態,主動出招,「我的感覺是,應該有國外的勢力鼓勵、支持台灣申請加上。」

為什麼會這樣推測?李淳指出,9月的中秋連假之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才對外說,台灣申請CPTPP穩紮穩打,將尋求最好的時機提出申請,沒想到數日後,行政院高層就證實台灣申請加入的消息,因此研判很可能有主要國家對台灣表態歡迎之意,台灣才做出大膽的決定。

CPTPP被稱為是全球最高標凖的自由貿易協定,主要是由日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紐西蘭、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等11個會員國組成,根據現有規則,每個成員國對於新成員加入與否都有否決權,採以共識決,換句話說,若成員國「不發表意見」,台灣的加入工作就會進行得相對順利。

事實上,早在台灣宣布申請加入CPTPP前一周,中國就搶先一步申請,因此台灣、中國究竟誰能獲得CPTPP成員國首肯,成為國際社會的關注議題。截至目前,作為今年輪值主席國的日本是唯一公開表態歡迎的成員國。

不過,李淳也指出,過去WTO確實有先中後台模式,假設中國真的先成為會員,那就會產生一個灰色地帶,中國究竟能不能否決新成員?因為程序上簽署之後不代表立即生效,還須經過國內批准,如果台灣在中國生效的中間過程中就完成簽署,最後能不能加入都還是一大變數。

即使中國搶先台灣申請,但台灣更有條件加入

另外,即便提出申請,後續仍有很多程序要展開推行。李淳指出,台灣跟中國幾乎是同時申請,提出申請後必須經過兩個關卡,第一,與現有成員處理目前既存的貿易關切問題,也就是「入場券」談判;第二,完成入場券談判後才由會員國開會決議是否成立工作小組,正式展開入會談判。換句話說,即便中國搶先台灣申請,最後也未必先有結果。

以中國來說,不論是哪一個關卡都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包括與澳洲的貿易衝突、與越南的石油探勘爭議等,甚至下一階段的入會談判,勞工問題、環境保護和爭端解決、禁止政府補貼國營企業等方面,現階段中國幾乎都難以滿足。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接受媒體採訪時更質疑,中國申請加入是「來亂的」,「因為它現在的資格,事實上距離是非常遠的」,光是CPTPP不允許政府補貼國營事業這點就難以達到。

但反觀台灣,國內從馬政府時代就已經開始進行法規落差盤點及修法工作,至今已有至少6、7年前之久,著手處理體制和法規調整,李淳認為,「台灣的基本功課已經準備好了」,而接下來最大的關鍵就是日本福島食品禁令,以及與其他國家有部分農產品檢驗、檢疫等議題有待處理。

台灣需要加入CPTPP的三個原因,爭取跟競爭對手同等待遇

為什麼台灣需要如此迫切加入CPTPP?假設未來台灣順利加入CPTPP,產業又將出現哪些利弊?

李淳首先點出,由於台灣出口貿易占整體GDP比重約7成,因此貿易的條件好壞至關重要,但放眼鄰近國家,日本、韓國與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已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國也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使得台灣貿易條件立足點長期處於不公平,非常吃虧,若台灣能加入CPTPP,將可享有與貿易、投資競爭對手一樣的公平待遇。

「像自行車台灣市占率世界第一,但是目前自行車出口到海外都需要被課關稅,鋼鋁及金屬製品、化學品、食品、工具機、輪胎也都需要關稅。」李淳進一步舉例工具機產品,日本工具機跟台灣工具機原本是有價差,屬於不同市場區隔,但由於台灣工具機出口必須繳納關稅,成本變高,日本則是零關稅,導致兩者價差被拉近,使得日本工具機侵蝕台灣工具機既有的市場。

第二,由於供應鏈重組趨勢,台商赴東南亞市場投資,卻常常因為沒有相關的貿易協定,導致不管是當地保護協助、資訊相互通知等,都會比CPTPP成員國來得少,因此,若台灣能加入CPTPP,對於資訊及情報取得也會相對平等。

第三則是,台灣為了爭取加入CPTPP,有了加速內部改革的機會。李淳舉例,CPTPP規定各國若涉及經貿法規一定要做「法規影響評估」(RIA),其中,這幾年台灣最明顯的例子是法案透明化,目前CPTPP要求政府的法律及法規命令草案至少要公告周知60日,過去台灣的徵詢公眾意見僅有7天,後來延長到15天,這中間推動了10年之久,但為了要準備加入CPTPP,草案徵詢公眾意見從15天延長到60天,只花了2年的時間。

李淳指出,像越南透過歐盟越南FTA、加入CPTPP等,進行躍進式改革;韓國也是先後歷經了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韓美FTA、韓歐盟FTA,才完成許多體制內重大改革;但反觀台灣,上一次透過外部壓力進行改革是在30年前,也就是加入WTO之前,「這30年來我們的改革速度確實落後於其他國家。」

換句話說,透過國際貿易協定的外部壓力,可加速改革國內行政體制現代化,若台灣能加入高標準的CPTPP經貿協定,對於台灣來說,肯定是具有很大的意義。李淳也說,如果台灣無法加入CPTPP,等同未來要談台美FTA恐怕也無望了。

農產品開放不是為了加入CPTPP,衝擊遲早都要面對

但台灣加入CPTPP也並非全然都是好處,相對也要付出代價,其中最受衝擊的就是農產品、汽車等內需產業,將會因為自由化貿易而面臨外國產品的挑戰。

李淳認為,汽車業很有趣,因為台灣包括Toyota、Nissan、Honda、Mitsubishi等國產車品牌,其合作對象都是來自日本的母公司,未來會上演日本TOYOTA打台灣製TOYOTA嗎?「我認為汽車業相對好談」,預期衝擊應不致於太過度。

不過若是農產品來說,衝擊恐怕很難忽視。目前國內農產品平均關稅為15.6%,若關稅一口氣降至零,恐受到嚴重衝擊。

因此農委會也盤點20項目前有實施配額及特別防衛措施產品,包括稻米、花生、紅豆、大蒜、乾香菇、乾金針、椰子、檳榔、鳳梨、芒果、柚子、柿子、桂圓肉、東方梨、香蕉、鹿茸、液態乳、雞肉、豬腹脅肉、動物雜碎等,是國內最敏感的農產品項,目前農委會期盼這20項關稅配額「維持現狀」。

以稻米為例,目前以關稅配額開放進口稻米14萬4720公噸,若提高配額數量或是配額內降稅,都會對國產稻米造成影響。因此在談判過程中,政府也朝著爭取排除降稅跟延長降稅期,例如分10年或15年逐年降低關稅,以爭取國內產業調適期的時間。

但李淳認為,農產品的開放根本不是為了CPTPP,因為台灣一直以來都想跟美國、澳洲簽署FTA(Free Trade Agreement),但美、澳都是農產品出口大國,甚至台灣早在2013年就與紐西蘭完成簽定FTA,紐西蘭本身也是出口農產品為主。換句話說,不論台灣想加入什麼樣的貿易協定,農產品產業必然都會受到影響,「這一天遲早要來臨」。

台灣應以CPTPP做好充分準備,尋求任何貿易談判的機會

李淳也說,農產品如何與會員國談判,取決於會員國的考量,對台灣自身而言倒不如先進行體質改革。

比如說,針對已經沒有競爭力的農產品,政府就啟動完整的輔導轉業、轉種;另外,也比照日本的做法,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差異化,走出生路。李淳指出,雖然目前台灣已有在地小農慢慢打出精緻農業品牌,強調新鮮,但是政府對於國產的推廣力道似乎還不夠。

李淳也強調,與其說是CPTPP帶給農業發展壓力,不如說CPTPP是目前台灣談國際貿易條件相對最成熟的協定,「台灣現在是用CPTPP的名義去做加入任何貿易協定的準備,能加入CPTPP當然是最好,但是如果沒有成功,這些準備工作也不會白費,因為就算沒有CPTPP,也會有下一個FTA。」

福島食品成談判關鍵,若美豬公投過關CPTPP勢必危險

至於台灣能不能在CPTPP這一局拿下入場券,很大的關鍵是日本福島五縣食品是否解禁。事實上,國內曾在2018年11月通過反核食公投,當時維持福島等5縣食品禁令,公投期限規定2年內不能做違反公投事項,如今早已屆滿2年。

但李淳也憂心,倘若面對這個議題,又有反對者再次發動公投的話,恐怕對於台灣是嚴重大傷,「因為國際規則裡面,從來沒有說可以用公投去決定開放與否」,既然台灣想要加入這個遊戲,就得按照國際規則。

「如果這次美豬公投通過,那麼CPTPP勢必危險。」李淳說,屆時台灣的國際信譽蕩然無存,因為台灣已經有數次的壞紀錄了,更何況,日前美國、歐盟都已認同,根據科學證據,進口日本福島五縣農產品已無風險而全面解禁。

李淳也直言,目前國內的聲音都是「政治炒作」,呼籲藍綠惡鬥不要選這種國際場域,否則最後受傷的絕對是台灣自己。他更嘲諷,「千葉縣是福島周邊五縣之一,大家喜歡去的東京迪士尼、成田機場就在千葉縣,請問我們去那邊吃海鮮丼飯、喝那邊的水有猶豫過嗎?」他強調,應以科學標準、符合國際規範來考量此議題。

因此他建議,現階段台灣最需要優先改革的重點就是,檢驗檢疫制度現代化,不論是程序、科學證據、風險分析等仍有待與國際制度接軌,「因為我們跟其他國家,包括日本、美國、歐盟等國,美豬、福島食品就是卡在這邊。」

最後,李淳語也重心長地說,政府總是報喜不報憂,往往只會說「利大於弊」,但產業只需要政府「實話實說」以及提出解決方法,因此他也建議政府,只要把這個議題開誠布公、公開透明,好好與產業、農民溝通說明影響及衝擊,並提出完善的配套措施,「我覺得台灣基本上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