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最熟悉的陌生家鄉 在浪漫的所在與美好的相遇 所宅實驗室

地方人文

「老家的鄰居,原本是做玉的,去年回去,竟成了夾娃娃機店,這時我開始害怕,老家會不會也變成這樣?」蘇郁雯在小學5年級時,就隨著父母從鹿港搬到彰化市,對於故鄉的連結,只剩年節假期,回去老家過節。

去年阿嬤過世,原本在基隆從事護理工作的蘇郁雯,決定回到彰化,一方面休息,另一方面也想要多點時間陪陪家人。在鹿港老家整理時,除了鄰居家變成夾娃娃機店的衝擊,也驚覺自己對鹿港,竟是那麼陌生,就此萌生了想要多認識家鄉的心。

嚴選優質食材製作而成的手工布丁。

「我說我是鹿港人,大家都會嚇一跳。」為了找回對鹿港的熟悉感,蘇郁雯決定搬來鹿港,但老家年久失修無法居住,便選擇在小艾人文工坊背包客棧打工換宿,開始了她的家鄉生活。

因為喜歡手作,她在民宿工作結束後,就會跑到一旁的樑露工房,與老師學習手作技巧。結束二個月的打工換宿後,她又在樑露工房以工換工的方式,待了一個月。這段時間與鄉親們相處,不只拉近了與鹿港的距離,也讓她開始思考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跌破親友眼鏡的「家」式甜點

保留老屋原有的地磚,讓室內空間有新舊交融之感。

「我沒特別愛吃甜點,但蘭嶼吃到的香蕉蛋糕令我印象深刻,就動了想要做看看的念頭,沒想到阿公也很喜歡吃。」這樣單純的原因,蘇郁雯走進了甜點世界。不愛吃甜食的她做起甜點,讓不少親友嚇了一跳,也因此她製作的甜點,甜度比他人降低不少,並用水果製作天然風味,漸漸走出自己的風格。

接著,她在樑露工房老師的鼓勵下,開始每週日在工作室前面「試」擺攤,為前進市集擺攤做準備。為了精進甜點技術,她報名了彰化縣政府舉辦的烘焙就業訓練,並順利考取證照,還在老師的介紹下,特別到宜蘭學習做茶的功夫,希望更掌握茶的特性,與甜點完美搭配。

所宅實驗室中販售的項目都由蘇郁雯親手製作。
低甜度、成分天然的香蕉磅蛋糕,是所宅實驗室的招牌甜點之一。

「我的甜點不是日式也不是法式,我都說是『家』式。」從宜蘭回來後,先前申請的「和興青創基地」計畫通知錄取,讓蘇郁雯的「所宅實驗室」終於有一處固定空間與大家見面。所宅,除了取姓氏「SU」的諧音,也是希望這個「所在」,可以安放自己,並探索「我從何處而來、該往何處去」。

先前的護理工作長時間處在高壓環境下,凡事都必須遵守SOP,讓生活感與儀式感都極為匱乏,因此蘇郁雯希望藉由所宅,從與人的互動、發想擺設風格與營運模式等層面,思索出想要的生活態度。之所以是「實驗室」,則是認為自己接觸甜點的時間不長,期望透過與更多人學習,並與顧客交流做法,實驗出更多美好味道與緣分。

撕掉標籤的所宅生活實驗

「其實我高中讀的是機械木模科!」在親戚的建議下,蘇郁雯進入工科就讀,但專業科目讓她相當頭痛。因為照顧阿嬤的經驗,發現自己對護理頗有興趣,大學便選擇護理系。離開護理工作並非不喜歡,而是想要休息喘口氣,才有了「所宅」誕生。

在摸索階段,蘇郁雯安排了火車環島旅行,造訪各地的店家,也嘗試在不同場域擺攤,跑遍包含漁光浪集、轆轆散步市集、小石市集、大成理想市集、員林人散策市集等各地的市集活動,更與萊兒費可唱片合作倒數計時商店,在有限的時間內,激發自己對所宅的想像。

和興青創基地的店面,則是所宅第一次長時間的營業,蘇郁雯相當期待在和興青創基地,可以有更多面對面的「實驗」,對她而言,甜點是一項載體,人跟人之間互動、與地方的連結、打造想要的生活模樣,才是所宅實驗室的實驗目標。

融合和興青創基地與鹿港在地元素的手工餅乾.成為最好的伴手禮。

「在所宅,我希望大家忘記自己身上的標籤,以及被社會定義的模樣。」所宅在和興青創基地的公益換租計畫裡,規劃一系列內容,試圖在創新和守舊,以及浪漫與物質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包含把春仔花工藝加入包裝中,透過食農教育分享挑選食材的經驗,文化體驗課程則將配合四季節慶安排主題內容。

所宅也將化身甜點教室,提供空間、設備及食材,讓對於甜點烘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牛刀小試,「先試試能不能接受,為了做一個小蛋糕,洗一大堆器皿。」蘇郁雯笑著說,因為烘焙的工具很多,且清洗不易,這些困難都可以在花大錢買器材前,先在所宅「實驗」一番,測試對於烘焙的熱誠,減少器材與食材的浪費。

「許多女生不敢想像自己的生活,我希望所宅能帶著大家跨出這一步,發現自己比想像中還要勇敢!」從離鄉到返鄉,工科到護理科,再輾轉走入烘焙,甚至創業,蘇郁雯嘗試了一趟,被人們認為過於天真浪漫的冒險旅程,但她無懼嘗試,努力做中學,也幸運的遇到許多貴人相助,這些日子以來,不期而遇的機緣所累積的成果,將在和興青創基地的所宅實驗室綻放。蘇郁雯在家鄉找到一處所在,打造出理想生活的藍圖,邀您一起來所宅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吧!

本文轉載自《彰化味》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