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0》67萬劑BNT今上午抵台!新冠、流感疫苗施打需相隔7天以上

防疫前線

本土+0、境外移入+1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6426),為60多歲女性,有慢性病史及萬華區活動史,今(2021)年5月19日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5月22日因快篩陽性由衛生單位安排隔離,5月27日確診,5月31日收治住院,7月23日解除隔離,9月29日死亡。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分別自美國(6例,案16334、案16335、案16336、案16339、案16340、案16343)、宏都拉斯(案16337)、日本(案16338)、印尼(案16341)、越南(案16342)及柬埔寨(案16344)入境,入境日介於今年9月17日至9月30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04,5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3,387,120例排除),其中16,234例確診,分別為1,599例境外移入,14,5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臺北市319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臺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67萬劑BNT疫苗今上午抵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四批BNT疫苗67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

指揮中心說明,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305萬劑,分別為首批於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以及於今日送達的67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2月10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

對於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積極協助,提供更多的疫苗讓民眾接種,加速提升臺灣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再次表達由衷的謝意。

10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分階段開打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1)日舉辦「讓健康與我們同在一起」110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邀請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次長、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莊人祥副署長、防疫大使譚艾珍與女兒歐陽靖及孫子新醬一家三代一同出席,並由周署長、譚艾珍與孫子新醬於現場率先施打,共同呼籲符合公費對象之民眾,配合開打時程儘速接種,以於流感流行期來臨前獲得完整保護力,守護自己及家人健康。

薛瑞元次長表示,今(110)年度政府持續提供632萬劑四價公費流感疫苗,可涵蓋約27%全人口數,接種流感疫苗後保護力約1年,須每年接種,也需「與COVID-19疫苗接種時間間隔7天以上」才能接種;而接種流感疫苗除能減少流感的感染風險和降低重症機率外,對於COVID-19也具有減少重症的效果。同時也感謝自108年底全球COVID-19疫情發生以來,每位配合防疫的民眾及醫護人員的協助與付出,期望大家繼續共同努力,讓健康與我們同在一起。

防疫大使譚艾珍分享,家裡也有女兒與年滿1歲的孫子,自己也會常外出拍片,於工作場合接觸人群機會較高,因此特別重視身體健康,每年都會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己和家人;女兒歐陽靖也分享這是兒子新醬首次接種流感疫苗,並以當媽媽的心情呼籲,病毒不分年齡與性別,家長一定要帶小寶貝打流感疫苗,讓自己安心,孩子健康。

疾管署指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於10月1日起開打,第2階段自11月15日開始,除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時間在第2階段,其餘對象均於第1階段。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接種後保護力平均約可達30-80%;對因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對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

疾管署也提醒,今年全臺約有4,000個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執行手部衛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