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恐為爭奪自然資源開戰 諾貝爾和平獎應頒給環境組織

環境議題

本文作者為:

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哥倫比亞總統(2010-2018)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

歐洲議會環境、公衛暨食安委員會主席坎芬(Pascal Canfin)

德國環境部長舒爾茲(Svenja Schulze)

英國環境大臣高史密斯(Zac Goldsmith)

西班牙環境部長黎貝拉(Teresa Ribera)

盧森堡環境部長迪斯伯格(Carole Dieschbourg)

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對世界各地人們的保護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相形之下,物種滅絕正在加速,衝擊人類健康、糧食與水資源安全,拖累減貧進程。

我們必須保護現正瀕臨絕種的100萬種動植物。大自然是全球78億人的「壽險」,保護環境就是捍衛不可取代的經濟資源。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20年1月發布的報告全球GDP超過一半依賴所謂「環境服務」,例如植物授粉、水淨化、疾病管控等等。因此,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能對抗各種威脅,從糧食與水資源危機,到資源缺乏導致的暴力衝突,不一而足。

氣候成焦點,動植物存亡反遭低估

2021、2022年將是全球保護並復原環境的里程碑。9月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馬賽(Marseille)舉行四年一度的「全球保育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為將在中國昆明登場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奠定基礎,該會將分兩期舉行,一是在2021年10月,一是在2022年4月。為了拯救自然界,外界預期,世界各地代表將在大會上通過一個頗有野心的生物多樣性新框架。

不幸的是,環境退化及其可怕後果,還有它對和平、安全的威脅,嚴重缺乏公眾意識及理解。儘管氣候變遷的確被視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挑戰,人們仍嚴重低估生物多樣性遭到的破壞,即便這也對人類社會構成迫切的生存威脅。

事實上,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密不可分。兩者的惡化程度都在加速,其速度之快,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我們現正站在這個世代的十字路口。我們面臨一場各種因素交織的危機,包括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而此刻正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要成功達成目標,公民及決策者必須提升自己對該議題的科學知識,展開以證據為本的環保工作,並推動必要改革,確保人類和地球擁有更永續和平的未來

 14年前氣候組織獲諾貝爾和平獎 

因其科學貢獻,2007「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項殊榮助全球暖化議題一臂之力,把它推上全球政策議程前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也因此愈來愈難在公共辯論和決策圈中取信於人。如今,我們應該致力為生物多樣性創造相同的動力。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將於10月8日公布,我們提名了「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

IPBES發揮領導作用,匯集當今有關生物多樣性破壞及其對人類影響的最佳研究與證據;受到IPCC啟發,IPBES成為生物多樣性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的全球權威,提升世人的知識基礎,為決策者做出最佳判斷提供資訊,並為保護環境訂定更宏遠的目標。

如同IPCC,IPBES 的工作內容廣泛,直接涉及數十億人的生活及生計。IPBES尤其關注植物授粉和糧食安全危機,記錄土地退化趨勢,還有評估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狀態,以協助降低絕種風險。

UN生物多樣性組織被提名

把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頒給IPBES,將闡明我們重視自然的價值並信任科學,以及我們需要來自不同知識領域的人貢獻他們的洞見。這將促使人們在此關鍵時刻,致力防止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系退化,同時鼓舞所有為此努力不懈的科學家,並協助對抗氣候變遷。

沒有比此刻更好的時機向世界證明,自然環境已經處於緊急狀態,而科學握有解決辦法。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