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比特幣暴起暴落 穩定幣成熱門支付方式 應受國際標準納管 

虛擬貨幣

本文作者為: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執行長歐達禮(Ashley Alder),他也是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主席

國際清算銀行(BIS)支付暨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主席康里夫(Jon Cunliffe),他同時擔任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的金融穩定副行長

技術快速變革,全球金融私人企業不斷推出新方案──通常是由大型科技公司推動──尤其是在支付領域。因此,全球金融體系可能已經來到出現翻天覆地變化的關鍵時刻。

「穩定幣」(stablecoins)就是最新發展之一。穩定幣的價值是由資產池支撐,因此不像比特幣等知名加密貨幣那樣具有高波動性。穩定幣有潛力促進支付方面的競爭,有效利用科技和創新技術降低成本並提供新服務。然而,當穩定幣被大規模用作支付方式,它們恐對金融系統構成重大風險。

國際標準納管穩定幣

每天有數百萬家庭、企業和金融部門,依賴支付系統轉移資金。這些網絡是金融體系的基石,支持經濟中幾乎每一項交易。如果這些網絡因故中斷,或者用戶對它們失去信心,可能嚴重衝擊金融穩定和實體經濟。

技術變革和創新,對貨幣和支付系統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今日,我們的支付方式與50年、100年前大相逕庭,若非技術革新,我們仍會以金屬硬幣進行所有交易。但是,考慮到新支付方式涉及的風險,這種進步絕不能讓我們降低安全標準,進而提高風險。新的支付方式之所以成功,應該是因為它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有望讓更多人使用金融服務,而不是因為它們能根據較低標準──甚至沒有標準──運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清楚揭露創新技術在不受控制下,會對現實世界帶來何種後果。之後,各國央行和證券監管機構致力為支付系統建立明確國際標準,因此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和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支付暨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於2012年發布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準則》(PFMI)。

《PFMI》旨在確保,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所有關鍵要素保持安全穩健、維持使用者信心,包括支付系統。為此,CPMI和IOSCO近日剛公布一份諮詢報告,是關於如何將國際支付標準應用於穩定幣。

這份報告在三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

穩定幣應符合結算貨幣高標

首先報告肯定,當穩定幣被用於支付時,現行支付系統的國際標準完全適用穩定幣。《PFMI》套用在穩定幣上,將為個人管轄權(individual jurisdictions)提供一個國際認可的基礎,如此一來,國家在為國內或跨境支付制定法規時,就有法可循。

第二,報告不僅解釋現行準則如何與穩定幣產生關聯,還進一步將「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此一原則應用於快速成長的穩定幣支付創新技術上。現有及將問世的穩定幣支付方式,有許多迥異於其他支付系統的特色。穩定幣使用不同技術,因此能採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此外,其他支付系統是用央行或商業銀行的存款轉移資金,而穩定幣不僅轉移資金,甚至能在轉移過程中「創造資金」──也就是穩定幣本身。

報告提供了指引,闡述如何將現行國際標準應用於性質殊異的穩定幣。重點是,報告建議,如果一項穩定幣支付方案將會或有可能系統化,該方案所有要素皆應符合國際標準,包括穩定幣本身。報告的指引明言,穩定幣必須符合我們今日對結算貨幣的高標準,只有在這個情況下,穩定幣才能用於結算交易。具體而言,報告對穩定幣的流動性、信譽以及持有者權利設定了期望,包括確保穩定幣可應要求兌換為等值現金。

第三,報告指引將協助現行及未來的穩定幣營運商建立支付方案,確保它們不會降低標準,或對金融穩定構成新風險。這將有助穩定幣及其他支付服務商公平競爭。我們認為,由於穩定幣的內部架構、法律框架目前難以遵守《PFMI》,它們勢必得自我改革。

每人都有權使用快速便宜的支付方式

這份新穩定幣報告,是對認可數位金融的前景及益處邁出重要一步,同時保護公眾免於承受那些絕不應忽視的風險。

最後,無論是國內或跨境,每個人都應該能以低成本、透明且快速的方式進行支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鼓勵創新和競爭,讓使用者能獲得新服務並選擇廠商。與此同時,為了保障用戶和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我們也必須確保已經或有望系統化的支付服務穩健安全。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