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如青少年般不受控 擺脫「青春期」需滿足3大條件

虛擬貨幣

本文作者為: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系教授Aleh Tsyvinski

世界各國的監管機構都在打擊加密貨幣。

中國對加密貨幣發布禁令,美國正在考慮祭出一系列管制措施,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正在為持有加密貨幣的金融機構制定資本條件。不過,監管非但不會為加密貨幣業帶來災難,對其長期發展前景更是至關重要。

如美國西部大拓荒般不受控

以「產品創新」階段描述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開端,再適合不過。區塊鏈技術讓人們能以新方式處理老問題──什麼是錢?藝術是如何被創造並產生價值的?該技術催生許多吸睛發明,例如虛擬貨幣、加密藝術(tokenized artworks)。同時,它也在更廣泛的領域帶來一些不是那麼閃亮的創新技術,像是追蹤貨櫃運輸路徑、改善醫療病例紀錄等等。

區塊鏈會帶來革命性影響嗎?這取決於你對「革命」的定義。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戈登(Robert Gordon)就質疑,近期的科技創新是否像從前那些重大突破一樣影響深遠。智慧型手機,是否會被證明和電力一樣重要?電子商務是否和蒸氣動力一樣具有革新意義?網路的影響力能和廣播、電報相提並論嗎?

無論是否具革命性,區塊鏈無疑會對各種傳統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刺激新企業、產品和其他應用方式誕生。事實上,這一切正在發生。區塊鏈應用變成「主流」,顯示該技術的第一階段發展已經結束。

如今,加密貨幣正在進入發展的下一階段:成為可投資資產。毫無疑問,加密貨幣已經是市值高達約2兆美元的資產,但其市場遭到詐欺、醜聞、內線交易、拉高倒貨弊端(pump and dump scheme)及其他可疑或非法活動破壞。

就連有強勢貨幣(hard currency)支撐的「最安全」加密貨幣,例如穩定幣(stablecoins),也是如此。事實上,我在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同事戈頓(Gary B. Gorton)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成員Jeffery Zhang就將穩定幣比作美國1837-1862年「自由銀行時代」下流通的私人貨幣,當時任何銀行都能發行自己的貨幣。由於監管極為鬆散甚至不存在,私人貨幣很容易出現劇烈價格波動並激發恐慌。

成為投資標的的3大條件

若說穩定幣幾乎不受監管,那麼加密貨幣市場其他部分簡直就是「放牛吃草」。這或許就是加密貨幣業最嚴重的發展障礙,這個產業要從正規機構吸引大量資金,明確的遊戲規則不可或缺。

目前大型機構投資者若非對加密貨幣敬而遠之,就是以「創投模式」(venture-capital mode)對個別企業進行投資。如果希望這些機構開始將加密貨幣視為一種替代性資產,例如法定貨幣、金融商品或衍生品,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它必須提供清楚可靠的數據,加密貨幣市場已在這方面取得一些重要進展。雖然其金融資訊仍不完善、不完整,許多數據供應商現在已能提供價格以外的資料,至少那些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是如此。而一些傳統金融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例如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就為建構這類數據、確保其可信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準。

其次,我們需要更多研究,促進我們深化對加密貨幣作為資產類別的認識。學術研究過去曾支持創建一些新資產類別,例如金融衍生品、指數基金,更別提因子投資(factor investing)等投資手段。如今,學術研究也正在加密貨幣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例如,美國多所大學的金融學教授,包括康乃爾大學的從林、俄亥俄州立大學的Ye Li、哥倫比亞大學的王能已經發展出幾個能對加密貨幣估值的理論模型,德州大學的索金(Michael Sockin)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熊偉也做了相同的研究;羅徹斯特大學的劉昱坤、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吳曦和我本人,也從實證資產定價(empirical asset-pricing)的角度研究加密貨幣,並得出結論:加密貨幣能以傳統金融工具分析,而且應該成為投資組合的一部份。

尷尬「青春期」過後將迎來穩定市場

第三個條件是建立一個可信的監管框架。

由於監管加密貨幣頗富挑戰,現行監管框架仍處於初期階段。有些障礙涉及概念,需要在會計和法律方面發展新理論或修訂現有法規;其他則涉及執行問題,例如雖然所有交易記錄都是公開的,卻難以甚至無法確定交易方身份。此外,所有這些考量幾乎都是全球性的,表示大部分(或至少是主要)國家的監管機構必須互相協調,同時又不能扼殺創新技術,

一旦克服這些挑戰,並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管架構,加密貨幣的時代將會來臨。待加密貨幣吸睛又富實驗性的「青春期」過後,我們將迎來一個更易預測的加密貨幣市場,屆時加密貨幣將變成一個可靠的資產類別。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