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翔帶頭 國機國造有影了

國機國造

總預算690億元的新式高級教練機國機國造案,真的有影了。

繼2月7日國防部與中科院簽訂委製協議後,漢翔也簽訂備忘錄,但到底國人何時才能看到自製的新一代教練機遨翔天空?漢翔董事長廖榮鑫透露,簽約「應該是很快了」,「目前正緊鑼密鼓談相關細節」,據了解,高教機國機國造案3月底可望進入執行階段,廖榮鑫形容,這就是「柴火」、「練兵場」,有這個機會才能讓人才、資金、技術有效的在國內運用。

航太產業「看得到、吃得到、吃得下,還要吃得健康」

漢翔與國研院、西門子9日共同簽署航太智慧機械/智慧製造合作協議,台灣西門子數位工廠與製程工業暨驅動科技事業部總經理鄭智峰以「交往還是要訂婚」來形容,未來三方合作領域包括大數據分析、自動光學檢測、資訊安全、國產工具機效能精進、控制器研究測試平台和人才培育等等。希望改善航太產業製造流程能夠更有效率,也更具競爭力。

從產業現況來看,廖榮鑫說,不管波音、空巴或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奇異(GE),都預測未來5年10年航太產業有非常好的榮景,因為未來飛機一定更有效率、安全、更舒適,「需求是存在的」。他認為,台灣要在航太產業上發展,要從「想得到、看得到、吃得到吃得下、吃得健康」幾個面向討論。

廖榮鑫進一步分析,「想得到」的部分就如同大型飛機公司所說的需求,「看得到」的部分則是有哪些目標是台灣供應鏈可以做的,而「吃得到」的就必須有品質、交期、成本,包括管理、技術都要能進到門檻,至於吃得下與吃得健康,還需要跨入門檻的認證,以漢翔來說光「特殊製程認證有900多個」。吃得健康更要廠房設施、人員能夠要按照訂單以及滿足客戶的需求順利生產,「這是很大的挑戰」。

「一般飛機製造商的下遊供應鏈有上萬家,如何有效率的管理是很重要的觀念」,廖榮鑫說,台灣航太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過程中,有兩件事必須有效率的加快處理,第一、整個供應鏈的結構問題,如Tier1到Tier4(航太產業供應鏈分層),是完整的組織,其中,年營收200多億到10億的中間層是台灣比較缺乏的,台灣廠商大部分在10億以下,希望有競爭力的廠商能夠填補這中間的結構。

第二是成本問題,以漢翔為例,99%的原物料都是進口,原物料占整體成本結構約五成到五成五,如果加上人力成本約二成五到三成,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最後大部分會花在原物料,導致毛利大減,讓整個產業變成黑手產業,而這也是漢翔籌組航太產業 A-Team 4.0聯盟的原因。

A-Team 4.0成員躍升軍工業

智慧機械產業是政府積極推動的5+2創新產業之一,廖榮鑫認為,智慧機械/製造有三大關鍵,包括「人才、練兵場、柴火」,一架飛機製造需要的人才涵蓋機械、電機、資電、材料及有成熟技術經驗的加工師傅等等,一起結合才能做出客製化機械,練兵場就是實質操作,如分析大數據等等也提供練兵機會,漢翔的責任更要提供柴火。

今年農曆年過後,空軍與中科正式簽訂「新式高教機委製協議書暨合作備忘錄」,漢翔同一天也跟中科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國機國造」主要執行廠商。廖榮鑫指出,今年主要執行進度將會是完成初步設計與零件採購。「光爐子燒不旺」廖榮鑫說,這起高教機國機國造案,提供國內廠商「練兵場」與「柴火」,讓人才、資金、技術匯聚國內。

由於國防部後續還將推動新一代戰機國造,這代表航太A-Team4.0成員背後暗藏「國力」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