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涼 小鎮老街的小品古早味

地方生活

小品,就是一篇小文章,這是晚明時期流行的文學作品,強調短小精幹。西方文化的小品,主要是指音樂小品、喜劇小品。如果稱謂某個小吃是「小品」,我的定義是價錢低於 40 元銅板的「吃巧不吃飽」。

這次的任務是關廟一間老冰店「日益號」,店家所販售的冰品「言簡意賅」,品項非常精實簡單。說它是「小品」,我覺得比較像是簡訊,很容易讓人「已讀不回」地遺忘。坦白講,來採訪這樣小小店家,困難度很高!

風華兩世紀的小鎮,吃冰是經濟實力

我從小鎮經濟學、社會變遷史的角度,思索著早年關廟小鎮憑什麼「曾經同時有十幾家冰品店?」,「為什麼,他們都消失了,你們的店沒有倒?」,「你們家的冰品有什麼令人回頭的特色?」,「老店,一般來說撐不過第三代,你們的堅持是什麼?」等等。本來是「小品」採訪,我的訪綱是「報導文學」的規格。

話說,23 年的明鄭時期結束,康熙廿三年臺灣進入「213 年清領時期」。在康熙六十年,發生朱一貴天地會事件,革命的起義之地是高雄內門。革命弭平之後,不遠處的關廟台地,因為地勢比較高,利於監控東方的內門,於是有了大量清軍築寨駐紮。有了朝廷部隊,代表「此地的漢人比較安全」,於是士農工商都集聚在「廟街仔」一帶,於是小鎮崛起、興旺。

日治時期,「關廟庄」更加興旺,竹業、藤業工廠欣欣向榮。1920 年臺灣行政區「五州二廳」大幅度變動,臺南州轄有 10 個郡與兩個州轄市(臺南市、嘉義市),10 個郡當中有「新豐郡」,新豐郡設有「新豐神社」,位置在今天關廟國中活動中心處。這些小小說明,即是「關廟在清領時期、日治時期都是非常風華」,農業之外也有諸多產業,口袋麥克麥克的人比較多,於是吃冰的人口多,為何小鎮冰店林立,也就知其所以然了。

美食製成中必要的儀式

「日益號」創店於昭和十一年,1936 年,迄今 85 年。位於老街忠孝街上,離公有市場門口只有十步之遙,屋舍老舊,有些許昭和風格的街屋建築,鐵捲門上有「紅茶、雪淇」手寫字樣,鐵製小招牌則在壁柱上,一切顯得低調。店面右側有櫃檯,櫃檯後面設有一格格冰品收納櫃和製冰設備,牆壁上則掛著冷凍功能的長長大鐵管,左右曲迴彎行,佈滿整個牆面。

這樣的傳統製冰系統,我的童年時期曾經見過,沒想到這個「博物館收藏等級的老傢伙」竟然還在人間,我尚未品嚐雪淇冰的滋味,已經對「古早味」有了新認識,原來不僅是味覺,視覺也是重點。

在深圓柱型的冰筒裡倒入「甜味奶水」原料,約零下十度的冷凍水則來回在冰筒外側,極速使其降溫,讓筒內壁面的糖水凝結成霜。筒內的旋轉刮刀,不停來回刮下筒邊的奶霜,這樣一筒的製冰工序約半個多小時。這個製冰原理好懂,但是看著老機器奮力工作,昭和年間的設備持續運作,懷古浪漫。

採訪的當天,臺南下雨,臺灣疫情嚴峻,又是非假日,小鎮街道幾乎沒有人煙。我進了店家,立刻被眼前的古董設備吸引,一番研究後,當然要「試吃」了,三小球白白的「雪淇」,上面多鋪了大紅豆、木瓜蜜餞絲、葡萄乾傳統配料。

所謂「雪淇」就是清冰的日語發音 se-ki,意思是「糖乳水製成的綿綿冰霜」。這個陽春的清冰,早年時覺得糖水滋味平淡,於是加入煉乳(後來改成奶粉)、些微的香蕉油。雪淇口感綿細,帶有典雅舊時光的風情。

店家說,早年牆角那裡有兩排「雙人雅座」,不設燈光,那是專門給關廟人約會用的。點了一盤雪淇、一杯紅茶,先吃了部分雪淇,再把剩下的倒入紅茶裡,形成冰冰涼涼的粉紅飲料⋯⋯哈哈,果然連愛情都有昭和風。

雪淇、雪冰、雪乳、牛奶霜都是古早味

這樣老派冰霜的美食店家,在臺灣其實我訪問過幾家,滋味不同。印象深刻的有龍潭的「龍都冰果室」,店家稱這種冰品「雪冰」,一樣有古董製冰的老機器,不過滋味品項則多元,有紅豆、綠豆、酸梅、花生等等。關廟日益號如此擇善固執單一品項,一碗雪淇 25 元,也算是奇蹟了。

關於 王浩一

作家、雜學文字工作者、電台節目主持人、高醫大講師。以公視「浩克慢遊」獲 2017 年電視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

著有《小吃研究所》《旅食小鎮》《英雄守弱》《孤獨管理》《英雄多情》《哲學樹之旅》《向夕陽敬酒 》等。

本文轉載自《美印臺南》。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美印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