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極地絲路」、俄國「北海航線」 北極現在又熱又擠

國際

本文作者為: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他也擔任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計畫「強化歐洲」(A stronger Europe in the world)副主持人

前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辛克維丘斯(Virginijus Sinkevicius),他目前是歐盟執委會環境委員

由於全球暖化影響,以及日益加劇的資源和地緣政治競爭,北極正面臨快速變化。關於該地區的未來,歐盟既要維護自身利益,也必須做出有意義貢獻。我們打算藉由氣候行動、國際合作、永續經濟發展和人本精神,強化歐盟在北極的角色。

北極愈來愈熱,也愈來愈擠

2050年前,「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將使歐洲成為全球首個「氣候中和」(climate-neutral)大陸,而在2030年前減少55%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至今仍是全球標杆。綠色新政以及歐盟加強永續藍色經濟(blue economy)的新措施,共同構成歐盟北極戰略的核心。我們的核心建議是,包括北極地區在內,不要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同時在格陵蘭島(Greenland)建立歐盟永久駐地。

這項任務已刻不容緩。人人都知道氣候變遷,但北極的氣候變遷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夏季──最後甚至冬季,北極某些沿海地區的冰層很快將消融殆盡。消融的冰層和永久凍土正在釋放大量甲烷,進一步加劇全球暖化,而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脅世界各地的沿海社群。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2021年8月發布的報告強調,這些問題是人為所致。

北極冰層消融不僅開闢航運路線,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將變得更容易──其中一些資源屬於關鍵原料,有助滿足世界對創新技術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愈來愈多國家涉入北極,無怪乎那裡變得愈來愈擁擠,全球其他區域普遍存在的戰略競爭現在開始蔓延至北極。

(更多相關新聞:俄羅斯對台大力推銷「北極航道」藍營:與中國一帶一路互別苗頭

中、俄進軍北極引忌憚

例如中國自稱「近北極國家」,並在一帶一路倡議(BRI)中新增一條「極地絲綢之路,北京一直大力投資俄國液化天然氣田,同時聚焦縮短航運線路。

俄國正在建造重型破冰船,致力增加北海航線(Northern Sea Route)的國內和國際航運,同時俄國還在北極地區重建軍力。冷戰結束以後,俄國便沒有積極經營自己在北極的軍力。

上述事態發展表明,為促進北極地區的穩定、安全及和平合作,歐洲必須廣泛界定其地緣政治利益。當然,北極8國(美國、加拿大、俄國、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需承擔主要責任,但許多北極問題只能透過區域和多邊合作方能解決。因此,歐盟將擴大與所有利益關係方的合作,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挪威和冰島等盟國及合作夥伴。

例如海上搜救,我們必須強化國家海岸警衛隊之間的區域和極地合作,以我們的衛星系統盡可能降低海上風險。同樣地,歐盟致力簽署協議,防止漁船在北冰洋中部(Central Arctic Ocean)公海進行不受管制的捕撈活動。歐盟另一件區域優先事項是「社會包容」,放牧馴鹿的原住民所面臨的挑戰,絕不僅止於國界。另外,在零排放運輸標準制定、落實遠端醫療、使用再生能源、減少塑膠污染等方面,我們還可以展開更有效的合作。

(更多相關新聞:戰鬥民族卡位北極圈 試射飛彈、末日魚雷、軍演、還要收過路費

瑞典、芬蘭、丹麥在北極都有領土

歐盟具有數十年推動區域合作的經驗,能發揮顯著作用。身為多邊主義的主要支持者,我們認真對待自己的多邊承諾,尤其是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承諾。

當然,歐盟本身就是北極的一部分。我們有三個成員國(指瑞典、芬蘭、丹麥)在北極擁有領土,我們制定的法律適用5個北極國家。我們活躍於多個區域機構,包括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巴倫支歐洲北極理事會(Barents Euro-Arctic Council),以及與俄國、挪威、冰島合作的「北方向度」(Northern Dimension),尤其是清理環境方面。

歐洲將擴大其對北極參與的政策,並特別關注青年和原住民的觀點及利益,他們對當地地貌具有獨特瞭解。對我們所有人構成威脅的危機迫在眉睫,而他們正是第一手見證者。

我們顯然需要一種綜合策略,結合氣候與環境目標、經濟機會和共同行動,以應對共同的安全危機,包括氣候危機。例如,強力推動綠色轉型,在北極地區創造碳中和能源相關的工作機會,同時在連結通訊、觀光、漁業、新創等產業發展永續方案。

知識力就是歐盟的超能力

為更加瞭解和應對氣候變遷,歐洲會繼續利用其在地科領域的巨額研究預算和專業知識。同時,我們將尋求提升歐盟對礦產資源的戰略自主權,這項能力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並確保開採關鍵原料時符合最高安全標準。

北極正面臨極其嚴重,甚至是攸關生死存亡的挑戰。歐盟將擴展並現代化其在北極的活動,以確保針對上述問題的合作策略,能戰勝具破壞性的戰略競爭。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