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 晴感

地方人文

從烏日高鐵站至北屯的臺中第一條捷運,今年4月正式通車了,這對烏日來說,無疑又是一次城區發展的大躍進。

從不被記得到交通樞紐

回想我與「烏日」這個地方結緣,已半個世紀了。當年大學畢業、服完預官役後,前來明道中學教書。那時,烏日真是個鄉下地方,雖然是臺中和彰化兩個熱鬧城市來往必經的點,但過往行旅來去匆匆,似乎沒有人會多瞧一眼。

即使曾在成功嶺受訓的大專青年,對他生命裡留有深刻記憶的烏日,似乎也只是個地圖上的一個地名而已,且這個地名還暗含著「鄙夷」意味,因為烏日真的「烏煙障日」嘛!沒錯,以前這裡的確有些大工廠、砂石場,好像來到這裡,天就黑了,空氣也不好。烏日早期交通要道路面狹小,大家都開玩笑,從臺中往彰化,只要發覺路變小了,就表示烏日到了。

在新烏日車站可看到臺鐵與臺中捷運同框的珍貴畫面。

而今天,不僅進入街區的馬路或外圍的環道是寬闊的道路,臺灣重要的兩條高速公路:國道1號及3號都經過烏日,南北縱貫的臺鐵和高鐵更都在此設站,再加上環繞中彰投的多條省道、縣市道及最新的臺中捷運綠線,均在這裡連成一氣。

不止中部人北上南下十分方便;南北各地的人,來到烏日,要到中部任何地方,也都四通八達。烏日已成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不只洗刷了「鳥不生蛋」的污名,更成為眾人看好、發展潛力無窮的新市區。

水運時代的重要轉運站

我長期居住烏日,看著這個地方由「窮鄉僻壤」發展成「魅力城區」的過程,一則以喜,一則以嘆。喜的是:烏日終於被重視到了;嘆的是:烏日仍是個不被瞭解的地方。

其實,烏日今天會成為交通重鎮,其來有自。烏日的地理位置,正好就是臺灣西部的南北交通中心,不論公路或鐵路,烏日都是海、山線的連接點。2001年7月號《天下雜誌》就提到:「烏日,中部交通中心。」、「烏日,最好的就是交通方便。」當時,國道3號與高鐵都還未完成,但重要性已被點出。

若攤開地圖,烏日確實位居南北交通的中點。不過,若從歷史來看,在橋樑建設缺乏、南北陸上交通還不方便時,河川才是運輸要道。那時位在大肚溪旁的烏日,已掌握了重要的交通地位。

當時的帆船從海口進到烏日,要往大墩(臺中)、葫蘆墩(豐原)的貨物,就從這裡上岸轉送;或再以小船或竹筏將貨物送往大里溪的五張犁碼頭(今烏日五光里)或大里杙(大里)。

至於從大肚溪南岸的彰化要到臺中的人與貨,渡大肚溪後停靠的「湖日港」即是烏日,故那時的烏日也有「半路店」之稱。可見烏日在水運時代已是中部重要的轉運中心。

烏溪在河運興盛的年代,扮演著將物資送入臺中的重要的角色。

直到1912年大肚溪洪水暴發,出海口的塗葛堀(今龍井區麗水里,當地人稱「水裡港」)淹沒,河運喪失,五張犁碼頭與湖日港廢棄,烏日才沒落沉寂,逐漸變成無聲無息的小地方。這段繁華煙雲,或許只留存於文字記載和地方長者的口傳中。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房地產業進入烏日後才搬遷來此的現今居民,對於早期的地方演變,當然無所知悉。

從地名尋烏日的「根」

但我們現在所知悉的烏日,也僅是交通便利而已,並不知道烏日也是有歷史、有文化的地方。首先,「烏日」地名何來?眾說紛紜,最主要的兩種說法是:

一、望文生義:認為空氣不好、烏雲蔽日,故名「烏日」。稍有常識的人,很容易就破解這種說法,因為烏日之名早已有之,以前農業社會何來工廠「烏」日?

聚奎居精緻的造屋工藝,是日治時期豪宅代表作之一。

二、官方及部分學者說法:認為此地因是筏子溪、麻園頭溪、旱溪、大里溪、烏溪、貓羅溪6條溪流會合成日形湖泊,而名「湖日」,卻被日本人音誤寫成「烏日」,認同此說者不少。

其實,只要翻閱一下清朝時候的典籍、地圖,第二種說法,也不攻自破。如乾隆六年《重修臺灣府志》、道光年間出版的《彰化縣志》以及記載乾隆末年林爽文之亂的《平臺紀事本末》、寫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的《東瀛紀事》或是乾隆、光緒時期的臺灣輿圖,上面即有「烏日莊」,可證「烏日」地名早在日本殖民臺灣之前已經存在。

這證明了烏日開發甚早,在漢人到此之前,就已經有村落、居民原住民平埔族。沒錯,現在烏日區裡還有不少非漢人聚落的地名,如喀哩、阿密哩、番仔園等,故烏日地名當是平埔族語音譯為漢文而來。

撥雲見晴看見欣欣向榮

學田山上翠綠的草原與步道,是不少民眾休憩健身的好去處。

據歷史記載,烏日的開發,始於康熙末年、雍正初年,而大量的開墾則在乾隆時期。乾隆年間,距烏日很近的大里杙,曾被列為臺灣第六大城,可以想見,比大里杙更有河運之便的烏日,必也是人煙匯聚之地;烏日在乾隆至同治年間已創建不少宮廟,足見人口不斷增長。從現今諸多漢人開墾時留下的村落名稱,如五張犁、九張犁、頭前厝、同安厝等,更印證了清朝時期,烏日已是開發地區了。

在烏日高鐵站附近,還有個地名為「學田」,此乃雍正年間,為附近義學師生束脩、膏火之用而規劃設立的。可知烏日與中部地區的文化發展關係密切。

現在,烏日因陸上交通的便捷,火車、汽車、高鐵、捷運匯聚於此,文教區、商業區及新社區不斷增加,榮景逐漸顯現,有如烏日放晴了。

衷心希望:不管早來或後到的人,對烏日這個地名不要再有錯誤的解讀,對「湖日」曾有的美麗湖景、對「半路店」曾有的繁榮、對舊巷弄裡的鄉紳大宅、對舊村莊裡的廟宇古剎以及對聚奎居、烏日警察官吏派出所這些古蹟、歷史建築、還有烏日國小、喀哩國小兩所百年學校多多回顧,從中感受烏日之歷史感與深厚內涵。請不要只作個過客,撥開烏日之雲,讓美好之日重現!則今後的烏日,必能如鄉徽所象徵的:「瑞鳥翱翔天空,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