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首次成功發射本國研製火箭 300多家企業聯手打造「世界號」

國際軍事

《日經新聞》報導,南韓周四(10月22日)成功發射第一枚自主研發的太空火箭,成為世界上第10個使用本國技術將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世界號」(NURI)火箭從高興郡(Goheung)升空。

當天下午5點,有效載荷1.5 噸、搭載一顆模擬衛星的3節式「世界號」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為南韓南端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宙中心,所有3個引擎都成功地與火箭分離,將衛星推升到距離地面700公里的低軌道上。

南韓耗資2兆韓元打造「世界號」火箭

南韓政府雄心勃勃擬定本國的太空發展計劃,期望該計畫促進民營航空太空業。

該國耗資2兆韓元(17億美元或474億元台幣)打造「世界號」火箭,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韓國版 NASA,簡稱KARI)250 名研究人員參與開發火箭項目長達10年。

總統府青瓦台表示,南韓的目標是到2030年發射一枚火箭,作為月球探測器。「我們應該為這次發射火箭感到自豪,讓我們有動力進行太空探索。」文在寅總統發言人林世恩(Lim Se-eun)發表簡報說。

「世界號」最初計劃在下午4點發射火箭,但是由於發射器有點技術問題需要檢查,將發射時間往後推遲一個小時。

300多家南韓公司參與「世界號」項目

南韓KARI表示,南韓已成為全球第10個能夠利用自己的技術將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也是第7個能夠將重量超過1噸的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表示,有300多家南韓公司參與「世界號」研製項目,包括韓國航空航天工業、韓華航太(Hanwha AeroSpace)、現代重工業等主要航空航天和工程公司,政府表示,未來將給予民營企業更大的火箭研發作用。

其中,韓華航太參與包括核心零件「75公噸液體火箭引擎」等引擎、渦輪分子幫浦、實驗設備建造等工作;現代重工負責製作發射架;鐵路列車和軍備製造商現代Rotem協助進行世界號燃燒實驗。

據南韓KARI資料,75公噸級液體燃料引擎為研發的核心,前期研究歷經16個月、10多次設計變更及約20次試驗,才解決燃燒不完全的問題,從2015年至2020年間累計進行超過100次試驗。

韓華與現代集團貢獻良多

《半島電視台》報導,「世界號」火箭重量200噸,全長47.2公尺,直徑3.5公尺,總共裝有6個液體燃料發動機。將1.5噸重衛星送至距地面600至800公里的近地軌道的軌道。

目前,南韓已是世界第12大經濟體和科技先進國家,但在航天領域的開發進度落後,南韓最初在2013年發射第一枚太空火箭,但那是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的火箭。

俄羅斯是第一個達到這一里程碑的國家,1958年發射第一枚太空火箭,次年美國首次成功發射火箭,其他國家包括歐洲的法國、英國、中國、日本、印度、以色列、北韓。

南韓衛星以後能監測北韓軍事活動

中國、日本和印度都擁有先進的太空計劃,南韓鄰國-擁有核武器的北韓2012 年將一顆重300公斤的衛星送入軌道,西方國家譴責這是一次變相導彈試驗。

首爾計畫2030年以前,利用「世界號」進行監測、通信衛星,月球探測,該專案還包括軍用衛星,但是南韓官員否認「世界號」本身存在武器的用途。

「這種發射系統最大的優點是,讓南韓能夠將衛星送入太空,從而提供監測北韓發射飛彈等軍事活動的能力。」Janes的國防工業分析師格雷瓦特(Jon Grevatt)告訴《半島電視台》。